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谒金门 韦庄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谒金门

韦庄

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

新睡觉来无力,不忍把伊书迹。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

韦庄《浣花集》诗十卷,大抵取法白居易,诗风平易晓畅。敦煌发现的韦庄名篇《秦妇吟》,格调也不脱长庆歌行体。他的词风也基本如此,疏朗秀美,清空善转。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作大都剪红刻翠,浓妆艳抹,韦庄词却能别树一帜。他的词以白描见长,清淡素雅如月下美人,有绰约风姿。其词易懂易诵,看似浅近,但细加品赏,就觉得蕴藉隽永,有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其主要原因在于韦庄词有较强烈和较真实的抒情成分,词中织入了他自己的年华、眼泪、笑容,有相当的个性。况周颐评他“尤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花间群贤,殆鲜其匹”(《唐五代词人考略》),实为精核之论。这首《谒金门》熔纪实、写景、抒情于一炉,疏中见密,而又富有生活气息,正可窥见韦庄词风之一斑。

生活中不时碰到这种情况:一些有某种纪念意义的小物品,比如夹在书中一片枯萎的红叶,一盆清香四溢的茉莉花,一件缝补过的旧衣裳,一旦扑入眼帘,就会像一颗小石子投入池塘那样,激起层层感情的涟漪。这首词里的小石子便是一封情人的旧书信。上片写读信后勾起的无数回忆,由此产生渴望与意中人再传消息、寄书信的痴情。下片写思极而睡,醒来不忍再读伊人旧情书的愁绪,并用景色作陪衬。全词虽未脱唐五代词“男女相思”的总基调,但写得脉络分明,情意真挚,颇堪讽咏。

上片着重勾画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首句“空相忆”便是这种活动的基础。韦庄《悔恨》诗云:“六七年来春又秋,也同欢笑也同愁。”悠悠岁月,心心相印,他与那位女子的往事实是不胜回忆,不堪回忆。一个“空”字不仅表现了“相忆”数量上的以简驭繁,而且写出了这种“相忆”之深和苦,空落无依的心情,人去楼空的悲感,都在“空”字中曲曲透出。从结构上来说,在本词主干“读情书——忆往事——欲寄信”的三部曲中,“相忆”作为维系前后两“书”的中间媒介,没有必要展开,因而首句点到即止,手法相当精练高明。

由回忆而动情,由动情而遐想,接着三句写欲向那位“天上嫦娥”传达殷切思念的痴情。“天上嫦娥,形容姬人体貌之美,这是一层;暗示彼美仙去,这是另一层。这有韦庄《悼亡诗》“若无少女花应老,为有姮娥月易沉”两句可作佐证。“无计传消息”、“寄书何处觅”,意思略同,重言以显出要通款曲的执著和真切。向亡人通消息、寄书信,看似无理,实是深情的折光,这在古典诗词中并不罕见。白居易《长恨歌》里那位孤苦的唐明皇,不也是痴痴地要与魂归离恨天的杨贵妃通音讯吗?亏得有“临邛道士鸿都客”替他上天入地,终于在虚无缥缈的海上仙山寻觅到了贵妃的踪迹。其情节貌似荒唐,但蕴含着艺术真实。韦庄千方百计要与“天上嫦娥”寄书,但苦于无门,而有“人不识”、“何处觅”的苦衷,怕也想到了那位神通广大而无从招致的“鸿都客”了吧!这首词与《长恨歌》在某些构思上当是有相通之处的。

下片侧重于人物形态和景物描写。换头两句“新睡觉来无力,不忍把(《花庵词选》作“看”)伊书迹”,以形传神,把上下片衔接得非常紧密。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说:“‘把伊书迹’,四字颇秀。”确实如此,一个“伊”字,口吻异常亲切,不禁使人想到《诗经·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种对意中人迷恋和神往的情景。那位女郎情意缠绵,要读她的情书而不动感情是不可能的,不然又何必“不忍”?“不忍”正写出“伊书”的感人至深。“不忍”看是实情,但不可能不看,也在意料之中。从下面两句景色来看,时间是白天。白天而“新睡”,可见是一次困倦已极而不由自主的小睡,其中必有原因;一觉醒来本当精神恢复,而此却云“无力”;觉来首先想到这封萦心绕怀的伊人“书迹”,也绝非偶然。这些情态描写所布下的种种疑阵,只有把它理解为是读过情书后的系列反应,才能疑团冰释,迎刃而解,便是上片的“寄书”情由也可悟出并非凭空陡然而起。所以“把伊书迹”不仅“颇秀”而已,它称得上是使这首词通体皆活的词眼。

“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二句宕开一笔,以景作结。“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句),是繁华欢愉的热闹景象;“满院落花春寂寂”,是花落人亡的孤寂境界:两者都是作者感情的投影。一碧如茵的芳草地,本是丽景,但伤心人别有怀抱,常有用作写哀情者。如《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均是其例。此词反映的是比生离更为痛苦的死别,因而用程度更甚的“断肠”形容之。这两句把“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和对伊人的深情怀念表达得余韵悠然,读后使人低回不已。

关于这首《谒金门》的本事背景,宋杨湜《古今词话》首倡此词系为前蜀主王建夺韦庄宠姬而作(详见后《女冠子》第二首赏析),宋胡仔则云:“《古今词话》以古人好词,世所共知者,易甲为乙,称其所作,仍随其词牵合为说:殊无根蒂,皆不足信也。”(《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长短句》)“皆不足信”,把其书一概抹倒,固然有失偏颇,以宋人时世较切近,记载传闻或得其实,披沙拣金,未必皆不足以资参考。但轻信盲从,执此以胶柱鼓瑟,也绝非上策。就此词而言,《古今词话》明显有因词造文的痕迹,“端己词云‘不忍把伊书迹’,遂云姬‘善词翰’;词云‘一闭昭阳春又春’(《小重山》),遂云‘为王建强夺去’;词云‘绝代佳人难得’(《荷叶杯》),遂云‘姿质艳丽’:此其牵合为说之迹也。”(施蛰存《读韦庄词札记》)韦庄诗集补遗中除《悼亡姬》一首外,另有《独吟》《悔恨》《虚席》《旧居》四首,注云“俱悼亡姬作”。这些悼亡诗均写于入蜀前,王建夺姬说自很难成立。夏承焘先生推断此词“疑亦悼亡姬作”(《唐宋词人年谱》),应当说是较为可信的。

(曹光甫)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4: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