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谒金门 王庭筠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谒金门

王庭筠

双喜鹊,几报归期浑错。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着?

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不道枝头无可落,东风犹作恶。

词写闺怨。选取的虽为传统题材,但由于作者将思妇独处的深深相思和重重愁恨表现得极其凄婉蕴藉,因而令人思索玩味,百读不厌。

起笔二句以喜鹊错报归期衬托闺中人盼望丈夫归来的急迫而又失望的心情。灵鹊报喜是我国古老的民俗,“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以喜兆,故谓灵鹊报喜”(《开元天宝遗事》)。然而这毕竟只是一种美好愿望的寄托,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大的可靠性呢?作者就有意选择了这样一幕生活场景:当闻听灵鹊阵阵悦耳的叫声,久守空房,孤寂难捱的少妇是何等的惊喜,这无疑是丈夫归来的吉兆,待她喜盈盈开门迎接,——哪里有夫君的身影!唯见枝头双鹊唶唶喁喁。一瞬间,满怀的喜悦陡转悲愁。一、二句正是以鹊儿几度“错报”来表现少妇闻鹊而喜,继而失望复悲的心理过程。一“几”字,凝聚着闺中人急切盼望亲人归来的痴情。“双”字反衬闺中人的形孤影单,“双喜鹊”更触动闺中人的深深相思,甚至挑起她的妒意,自己的命运竟连禽鸟也不如啊!开篇即将闺中人的相思和愁苦表现得含蓄细婉,凄凄楚楚,令人同情。与敦煌曲子词《蝶恋花》“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二句相比,手法相同,思路相近,而多用一“双”字反射,意蕴又较丰富。但初期作品有朴拙之美,后起者见增饰之能,艺术上又未易论其高下了。“尽做”两句,意为即使能把心中的旧愁忘却(实未能忘却。这是退一步说),而眼前撩起的新愁又已多得无处容纳得下。“着”为多义词,这里作安、置、容解。宋李清臣失调名词“苦恨春醪如水薄,闲愁无处着”,吴淑姬《小重山》词“心儿小,难着许多愁”,并可证(见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写愁之多,这两句词又添了一种新的境界。用婉曲的设问,一退一进,把旧愁新愁表现得缠绵尽致,与辛稼轩《念奴娇》的“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可谓南北并秀。

过片转入景物描写。古代女子因封建礼教的重重束缚,终日生活在狭小的天地里,锁在深闺中,一切都是那么单调、沉闷,故对季节的转换异常敏感。因而,古典诗词中,就有从季节的变化来表现女子相思之情及流水年华之叹的。“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即词中女主人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墙角的梅花已被风吹落,凋谢了;梅树的枝头,几点青而小的梅子妆点着花的残萼。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雪,指白色的梅花,“雪”字之前冠以“瘦”字,传神地写出了凋零衰败的梅花状貌,更染上了思妇的主观感情色彩,这何尝不是思妇自己愁颜憔悴的形象写照!清人况周颐颇欣赏“瘦雪”之说,赞其“字新”(《蕙风词话》)。“一痕”,状寥落孤独,暗蕴空漠无依之痛。“墙角”,既见出环境的冷落,更映衬女主人公的孤单。触景伤情,不能不产生青春易逝,红颜将老的深婉叹息。“不道”两句,写景抒情,承上作结。眼前虽然已是繁花凋谢,凄残不堪入目,但是东风无情,仍然继续肆虐。从笔法上讲,“瘦雪”二句借落花虚笔侧写风恶,“不道”二句则转实笔正写东风无情。“东风”不尽,惜花自怜,无处不生悲,无处不生愁,内心的痛楚也不言而喻了。

这首词运思深婉。上阕重在女子的心理刻画,可以理解为闺中人的自述,她在向远方的爱人遥诉着种种相思之苦,情深婉转,如泣如诉。下阕重在景物描绘,状花喻人,处处相关而无牵强之感,犹如一幅暮春闺怨图。词人在艺术构思上是苦心孤诣的。况周颐《蕙风词话》说:“金源人词,伉爽清疏,自成格调。唯黄华(王庭筠号)小令间涉幽峭之笔,绵邈之音。”《谒金门》正是体现词人这种艺术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马以珍)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4: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