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春草碧 完颜璹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春草碧

完颜璹

几番风雨西城陌,不见海棠红、梨花白。底事胜赏匆匆,正自天付酒肠窄。更笑老东君,人间客。 赖有玉管新翻,罗襟醉墨。望中倚栏人,如曾识。旧梦回首何堪,故苑春光又陈迹。落尽后庭花,春草碧。

游赏之作,在古代作品中屡见。但是,每个作家笔下所描绘的画面,都带有其各自的主观感情的色彩。本词则以感叹春色已逝入笔,借以抒发词人深切追念“故苑春光”之沉挚情感。

春,是美的象征。人们歌颂她,赞美她,留恋她,以秾词丽语,描绘出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面。而本词不然。词人无意于写“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也无有“傍花随柳过前川”的寻春雅兴,即使“吹面不寒杨柳风”,也不能使其精神振作。突现于词人笔下的却是,“几番风雨”过后,百花凋谢,春色已逝的冷落景象,流露出词人对春光流逝的怅惋,也有对美好岁月的追怀,熔铸了词人各种复杂的思绪。词首句写“几番风雨”,提出摧残春光的原因;“不见”两句,写寻春,词人将岁岁占春风、不借胭脂色的海棠与晶莹如雪的梨花特别提出,融进了词人留恋春色的一往深情,下语凝重而沉郁。正因为词人极力捕捉足以赏心悦目的春天景物,所以,当呈现于眼下的是暮春景色时,无尽的惆怅便自然而然涌上心头。“不见”一句,反映的便是这种心理。“底事胜赏匆匆”的问句,“酒肠窄”的自怨之词,均缘此而发。继而,又嘲笑司春之神犹如匆匆来去的人间过客,瞬息即逝。真有点怨天尤人了。明明是不可名状的忧虑和烦恼填满胸臆,词人却以“笑”字传达,“强颜作愉快语。怕肠断,肠亦断矣”(谭献《复堂词话》)。

词的下片,笔锋继续剖示其心理情态。谓涤滤心志,荡除烦忧,有新翻笛曲,醉墨挥洒,以及那望中的似曾相识的“倚栏人”。从“赖有”一词看,词人似乎寻找到了驱逐胸中愁云的力量。然而,他那不时而望的游移目光,恰透露出其一腔心事。在春色已去的落寞之时,他要寻觅知音,对面长话,以慰愁怀。可是,“倚栏人”只是似曾相识,刚刚点燃起的希望之火,又一次熄灭了。词的末数句,则为点睛之笔。金的后期,不堪蒙古的压迫,迁都汴梁,故都燕京往昔的繁华,已为荒冷萧条所替代;后宫的缠绵乐曲,也早已为杂草乱木所掩没,宫苑中无限春光只存留在记忆中,这则是词人伤春的真正含意。“旧梦回首何堪”以下几句,一气贯下,凄惋哀绝。亡国之君李煜《虞美人》词“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抒发国土沦丧的隐痛,而这里则是为国势不振而慨伤。词人曾在诗中写“悠然望西北,暮色起悲凉”(《城西》), “谁知剥落亭中石,曾听宣和玉树花”(《书龙德宫八景亭》),反映的正是这种思想情调。在国家危难之时,词人追念往昔的昌盛,感叹繁华一去不归,则是很自然的。

词人尽管在政治上不得意,但他对于国家的兴衰却甚为关切。元好问称其“文笔亦委曲能道所欲言”(《中州集》),本词便能体现这一特色。其写景抒情,用笔落欲不落,看去亦“只如无意,而沉着在和平中见”(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他的伤春,不仅是感叹似海繁花的飘坠,而且寄寓了对往日昌明盛世的深切追念。他纵然为社稷的风雨飘摇而忧心忡忡,但由于朝廷猜忌同宗,此种心情,他不敢彰露,只能以伤春为题,寄寓感慨。以浅近语言,出之以沉挚之思,彻骨之痛。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这正是词家运笔的妙处。清人况周颐《蕙风词话》评价其词:“姜、史、辛、刘两派,兼而有之。《春草碧》云‘旧梦回首何堪,故苑春光又陈迹。落尽后庭花,春草碧’, ……并皆幽秀可诵。《临江仙》云‘薰风楼阁夕阳多。倚阑凝思久,渔笛起烟波’,淡淡着笔,言外却有无限感怆。”则道着了完颜氏词的艺术特征。

(赵兴勤)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