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采桑子 李煜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采桑子

李煜

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泝流。

此词别作牛希济词,但《南唐二主集》注云“墨迹在王季宫判院家”,当系根据李煜墨迹收入。词属闺怨,抒写秋愁无限,离情难寄。

上片侧重环境气氛的创造,似从王昌龄宫怨诗“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化出。“辘轳”是井上汲水工具,“梧桐”亦生井边,故词人将这三种物象铸于一句。用梧桐树来表明秋季,而用金井辘轳表明傍晚(古人汲水多在傍晚及清晓),同时这些物象还能体现秋天的怀感。(如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去国行客远,还山秋梦长。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床。”)“几树惊秋”是说秋风惊动了几多树木,同时也通过“惊”字,形象化地再现了秋风扫落叶的肃杀景象。秋日多淫雨,白昼绵绵不绝的细雨,也最易引起人的愁思。“昼雨新愁”句的意味还不仅如此,它同时还是一个比喻,所谓“无边丝雨细如愁”也。“百尺虾须在玉钩”即卷帘见雨意,珠帘的形象是透明的长条,密如虾须,故以“虾须”代帘,形象可感。以上通过具体景物烘托出独处深闺的女主人公的无法排遣的秋思,为下片抒写离情作了充分酝酿。

过片即出现主人公形象,且转入抒情。“琼窗春断”的“春断”不仅仅指季节上变换(依道理春早过了),同时应暗指女主人公和所欢者的一段“断”了的旧情。而这段旧情,如今由于秋风秋雨的催化,已变作了“新愁”,无计回避。才到心间,又上了眉头(“双蛾皱”)。那人现在已远在天涯(“边头”),但叫人不能不想他。于是女主人公想寄封书信,词中活用古诗双鲤传书的典故说“欲寄鳞游”,然而道路曲折遥远,书信是无由寄达的。但词人不这样直说,却推说黄河九曲,不能逆流,故寄书于鲤无望,尤耐咀嚼。后来晏殊《蝶恋花》有句云“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即可作此词末二句注脚。

总体上看,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但上片“新愁”二字又贯通下片情事;下片的“琼窗”与上片“辘轳”、“金井”、“虾须”、“玉钩”也打成一片,读来仍觉通体浑成,情景交融。这首词虽是以闺怨为题材,但其中应寄托有作者自己的人生感喟。

(周啸天)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4: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