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酹江月 文天祥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酹江月

文天祥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虫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飘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这是一首异乎寻常的和词。作者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抗金英雄文天祥。宋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北)为叛徒出卖而被俘。次年四月,被押送燕京。与文天祥同时被押北行的是他的同乡好友邓光荐(即邓剡)。二人“共患难者数月”,一路上时相唱和。抵金陵(今江苏南京)后,邓光荐因病留寓天庆观就医。临别之时,邓光荐作《念奴娇·驿中言别》(水天空阔)词送文天祥,对国族的不幸,表示极大的愤慨,对文天祥的爱国壮举,表示热忱的赞慕。文天祥写了这首词酬答邓光荐。两词同用苏东坡“赤壁怀古”词韵。这不是一般的唱和之作,而是赤心报国的强者之歌,既有巨大的政治鼓动性,又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词一起笔,就显得声势不凡:作者身陷囚笼,而壮志不折,雄心犹在,深信在如此辽阔的祖国,英勇的人们决不会永久沉默,一旦风云际会,必将光复河山。“乾坤能大”, “能”,同恁,如许、这样之意。“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语本于《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除写自己而外,还暗寓对友人的期待,希望他早脱牢笼,再干一番事业。“风雨”二句,既实笔直写眼前景象,烘托囚徒的凄苦生活,又虚笔抒发沉痛情怀,民族浩劫,生灵涂炭,所到之处皆已江山易手,长夜难寐,寒虫四鸣,愁肠百结。“横槊题诗”三句,进一步以历史典故写自己定乱扶衰、整顿乾坤的不凡抱负。苏轼《前赤壁赋》中说曹操破荆州、下江陵时“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汉末王粲避难荆州时,曾作《登楼赋》寄托乡关之思和乱离之感。文天祥连以这两个典故自况,颇有寓意。前一典是壮辞,表现了曹操英勇豪迈的气概;后一典是悲语,吐露了王粲雄图难展的苦闷。作者联而用之,加以“万事空中雪”一句,表示事业、壮心都已归失败,充分抒发了自己为挽救国族屡起屡踣历尽艰辛的无限感慨。“江流如此”,承上启下,喻指抗敌复国事业像江河流水奔腾不息,必定后继有人。“方来还有英杰”,与首韵相呼应,也是对邓光荐原作中“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诸句的有力回答。

从叙写的层次看,这首词的上片侧重于对经历的回顾,肯定与敌人的斗争;下片则主要写对未来的展望,表明坚持不屈的心迹。宋德祐二年(1276)在国家危急关头,文天祥毅然出使元营,痛斥敌帅伯颜,被拘至镇江,伺机脱逃,“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以惊人的毅力历经“层见错出”的艰难险阻,始得南归。这次被俘北行,又抵金陵一带,故有“重来淮水”云云(淮水指秦淮河)。“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这是全词的中心。与作者《过零丁洋》诗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同样光照千古的名句。文天祥到燕京后,元朝廷威逼利诱,百般劝降,“虽示以骨肉而不顾,许以官职而不从,南冠而囚,坐未尝面北。留梦炎说之,被其唾骂。瀛国公往说之,一见北面拜号,乞回圣驾”。平章阿合马来,也碰了一鼻子灰,默然而去(邓光荐《文丞相传》)。敌方也为之“相顾动色,称为丈夫”。只有这种坚定不移的报国赤诚,才能写出这样肝胆照人的词句来!词的最后几句再次向故国故友表白,即使以身殉国,他的魂魄也会变成杜鹃飞回南方,为南宋的灭亡作泣血的哀啼。作者同时期写的《金陵驿》诗中,也有相同的表示:“从今别却江南日,化作啼鹃带血归。”

文天祥这首词虽是和作,但比邓词大有提高。通篇直抒胸臆,不假雕饰,慷慨激昂,苍凉悲壮,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是词史上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品。南宋末年,由于蒙古贵族军事集团南犯和镇压,词坛萧索沉寂,不是低沉隐晦的哀叹,就是消极绝望的悲歌。而文天祥的词却如黑夜中的惊雷闪电,不仅表现了他“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的英雄气概,而且抒发了在当时极为可贵的乐观主义的豪情:“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用词来抒发这样的气概和豪情,正是遥接了辛派爱国壮词的遗风,闪烁着宋词的最后的光辉。

(陆 坚)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5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