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百字令(德祐乙亥) 褚生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百字令

褚生

德祐乙亥

半堤花雨,对芳辰、消遣无奈情绪。春色尚堪描画在,万紫千红尘土。鹃促归期,莺收佞舌,燕作留人语。绕栏红药,韶华留此孤主。 真个恨杀东风,几番过了,不似今番苦。乐事赏心磨灭尽,忽见飞书传羽。湖水湖烟,峰南峰北,总是堪伤处。新塘杨柳,小腰犹自歌舞。

宋无名氏撰《湖海新闻》载有南宋德祐太学生词两首,一为《祝英台近》,另一首就是这篇《百字令》。《百字令》为《念奴娇》之异称,因其全篇字数刚好一百字,故名。朱彝尊编《词综》作《百字令》,徐釚《词苑丛谈》则作《念奴娇》。

调名下有注云“德祐乙亥”。乙亥为南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恭帝即位时年仅五岁,朝政大权全操于奸相贾似道之手。这一年,元兵长驱南下,直指临安,南宋政权危如累卵,群臣惶惶不可终日。但贾似道却匿情不报,粉饰升平,依杭州湖山之胜,造“半闲堂”,蓄妓纳妾,整日游湖取乐。时人题诗讽刺道:“山上楼台湖上船,平章(“平章军国重事”之简称,位在宰相之上。指贾似道)醉后懒朝天。羽书莫报樊城急(1273年元兵攻破樊城),新得蛾眉正少年(指贾宠妾张淑芳)。”上层统治集团腐败透顶,自然不堪一击,翌年,元兵终于攻入临安,南宋便告覆灭。这首《百字令》作于宋亡前夕,情调哀怨凄咽,怅恨不已,不啻是一支唱给南宋小朝廷的挽歌。

从词面所描绘的意境看,这是一首暮春游湖、即景抒怀之作。上阕写杭州西湖景色。起句“半堤花雨”,扣住西湖,写词人绕堤游览,但见堤上春花凋残、落红委地;次句“对芳辰”,点明了时令为暮春三月。这样的西湖景观,写得既概括,又形象。上阕的关键句是“消遣无奈情绪”。“无奈”者,空虚寥落、无可奈何之谓,词人心中本有愁绪,欲借游湖赏景以排遣,谁知所对芳辰,竟是春意阑珊,反而加重了内心的愁绪。下面数句铺写触目所见,则无不浸透了这种对景难排的惜春、伤春之情,而自然景物也自然染上了词人的主观心境色彩:“春色尚堪描画在,万紫千红尘土。”春色虽尚堪描画,但如锦如簇的春花已“零落成泥碾作尘”,好景不长,大势已去。至于春鸟的鸣叫,又令人黯然伤神:“鹃促归期,莺收佞舌,燕作留人语。”杜鹃哀啼“不如归去”,仿佛在送别残春;黄莺收起了巧啭悦人的歌喉,使春光更显寂寥;唯有紫燕的呢喃之声,似尚在作留人之语。歇拍两句,推出一景:“绕栏红药,韶华留此孤主。”红红的芍药花在栏杆边盛开,似乎仍在有意装点着春色,这大概即前面“春色尚堪描画在”之意;但那灼人眼目的红色,点缀在“万紫千红”已“尘土”的背景之上,未免寂寞,一点红,难为春,甚至有点惨然!“韶华留此孤主”一句,可谓情景双绘,它既是西湖景色的聚焦点,又是情感流露的突破口。面对着这一丛大自然留存的芍药花,也即春天的最后点缀,词人不禁从胸中发出“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叹息,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的,是一种凄凉幽怨的万不得已之情。明眼人一看即知,惜春、伤春,只是词人的浅层情感,更深层的,乃是国危家亡的政治感慨,一个“孤”字,为上阕之眼,已经隐隐透露出其中消息了。

换头三句:“真个恨杀东风,几番过了,不似今番苦。”似结似起,既总揽上阕的伤春之意,又自然转入下阕的忧国之情。“真个”是恨极之语。东风过了,春意阑珊,年年如此,然唯有今年分外令人可恨;显然,词人恨之所在,并不是自然界的节序更替、年光流逝,而是人事的沧桑变化。“乐事赏心磨灭尽,忽见飞书传羽。”两句直陈其事,前句说南宋君臣的宴安享乐如过眼云烟,顷刻磨灭,后句说军情紧急,北兵将至,使词意顿时醒豁。词人面对湖山胜景,念及危亡之祸,近在旦夕,大好河山,难免易主,于是触景伤情:“湖水湖烟,峰南峰北,总是堪伤处。”真乃字字凄咽,语语沉痛!至此,则上阕的“无奈情绪”云云,其政治内涵,更一目了然了。末结以景写情,由直而曲,倍见含蓄之致:“新塘杨柳,小腰犹自歌舞。”仍回到春景,“犹自”两字,用笔拙重,景中见情,意同“隔江犹唱后庭花”,词人的潜台词是:杨柳袅娜,如在东风中得意地舒腰曼舞,它何曾懂得世人忧国伤时的苦痛呢!无限感慨,全在词人有意摄取的事物景象中曲曲传达了出来。

古人作诗词,常借景物以抒情怀,这首《百字令》所描绘的暮春之景,可以看成是作者以艺术形象来象征南宋小朝廷大势已去,旨在抒发其残山剩水之叹,家国危亡之哀。全篇比中有赋,尽管“乐事赏心磨灭尽,忽见飞书传羽”两句直陈其事,词境还是比较完整的。《湖海新闻》的作者诠解此词说:“三、四(指“春色”两句)谓众宫女行(指依附贾似道的宫女离散);五(指“鹃促归期”句)谓朝士去(指贾似道排斥异己,吴潜等主战派均遭罢黜);六(指“莺收佞舌”句)谓台官默(指贾似道控制了御史台,众议缄默);七(指“燕作留人语”句)指太学生上书(当时太学生上书要求贾似道出兵抗元);八、九(指“绕栏”两句)谓只陈宜中在(贾似道兵败,给事中陈宜中继贾任相,主持朝政)。‘东风’谓贾似道。‘飞书传羽’,北军至也。‘新塘杨柳’,谓贾妾(指贾似道宠妾张淑芳)。”如此字笺句解,详加比附、坐实,不免失之穿凿,近于猜谜,恐未得作者本意。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第二十六则却以此为据,批评“宋德祐太学生《百字令》《祝英台近》两篇,字字譬喻,然不得谓之比也。以词太浅露,未合风人之旨”,这实在是厚诬作者了。

(方智范)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23:3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