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画堂春 张先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画堂春

张先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此词写乘船游湖之美。时间是暑天,地点在江南,江南多湖。词人张先是江南湖州人,又在江南作过官,晚年归宿也在江南。

上片主写湖山之美。“外湖莲子长参差”,起句开门见山,直入湖景。江南湖泊往往是重重相连。外湖指近湖。当外湖长满莲蓬的时候,远远望去,高低参差,错落有致,比起荷花盛开,那光景又别有一番风味,正是游湖的好时光呢。下句展开远景。“霁山青处鸥飞。”天放晴了,雨洗过后的青山,格外的青。正是在那青山映衬之间,几点翩飞的白鸥,显得格外的白。多么令人悦目爽心的风光啊!空气澄鲜,心旷神怡,那不消说了。大自然感召着人深入她的怀抱。“水天溶漾画桡迟。”画桡,指画船。迟,谓缓行。词人俯仰上下,上下天光,水涵着天,天连着水,水天溶溶漾漾,融而为一。游湖之人,陶醉了。于是,任画船在水中缓缓地行。在这样美好的大自然里,人有时忘却自己,有时却又以自己为中心,是江山风月的主人。清莹的湖面正好是一面镜子,照出自己的存在。“人影鉴中移。”人在船上,船在水上,水面如镜,人影在镜里移动。好一派光明澄澈的境界!

下片主写歌女之美。不过,不是描写其容貌之美,而是描写其性灵之美。如果此时不是这样,便俗。“《桃叶》浅声双唱”与“杏红深色轻衣”两句为对仗,一写其歌声,一写其衫色。桃叶,本是晋代王献之妾之名。献之笃爱桃叶,曾作《桃叶歌》歌之,传其辞云:“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南朝陈时,江南盛歌之,见《乐府诗集》卷四十五《桃叶歌》题解。词上句以“《桃叶》浅声”写所唱,此“桃叶”即《桃叶歌》,非指人而言。歌声轻婉,故曰“浅声”,女伴同唱,故曰“双唱”。唐王建《宫词》云“半夜美人双唱起,一声声出凤凰楼”,可证。此句写船上的一对歌女双双唱起了轻柔宛转的歌声。试想,歌声悠扬在天光水色之间,多么美。很自然地,这位歌女便给词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杏红深色轻衣。”青山绿水,上下天光之间,歌女杏红的衣色,自然显得格外地深。深,足见词人印象之深。词人写歌女之印象,不写其容貌而写其衣着,正是“韵高”而脱俗的体现。(《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引晁补之语:“子野韵高。”)晏幾道《临江仙》词云“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正可与此句相互发明。这时正当暑天,故着轻衣。然而,词人印象更深的还是:“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暑天,斜晖犹热,所以歌女采得一枝荷叶遮面,并带着这从满湖绿阴中分得的一份阴凉乘船一路归去。这一画面极美。小荷障面之姿态,很美。分得翠阴之感受,也很美。因为这都是天真的体现。

这是一首纯美的词作。自然美与女性美交相辉映,而融为一境,是这首词突出的艺术特色。同时,词中也体现了词人对美的深刻感知和纯真性情。人为万物之灵。女性秉天地之灵气,有其特美。中国文化虽不像西方文化那样张扬、崇拜女性美,但实际上真正尊重、理解女性之美。中国文学自《诗经》起,便重视描写女性形象。至宋词,女性形象遂演进成为词体文学之优势意象。不过,中国文化之重视女性美,尤能重视其内美,如性灵之美。此词写出歌女在天光水色之间的清歌妙发,一姿一态,实际上都表现出其天真自然的性灵。盈天地之间,有众美焉。有大自然之美,也有女性之美。灵心锐感的词人,在游湖这一赏心乐事中,既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也感受到了女性的美,于是将其感受化为词中一境。词虽小,却很美。

(邓小军)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4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