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转调二郎神 徐伸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转调二郎神

徐伸

闷来弹鹊,又搅碎、一帘花影。漫试着春衫,还思纤手,熏彻金猊烬冷。动是愁端如何向,但怪得、新来多病。嗟旧日沈腰,如今潘鬓,怎堪临镜? 重省。别时泪湿,罗衣犹凝。料为我厌厌,日高慵起,长托春酲未醒。雁足不来,马蹄难驻,门掩一庭芳景。空伫立,尽日阑干倚遍,昼长人静。

徐伸以知音律为太常典乐,当是倚声里手。但所作《青山乐府》传而至今者,只有《转调二郎神》一首。黄昇《花庵词选》云:“青山词多杂调,惟《二郎神》一曲,天下称之。”可见此词在徐伸诸作中的地位。

关于这首词的本事,王明清《挥麈余话》说是为怀念一个“为亡室不容逐去”的侍妾而作的。况周颐《蕙风词话》说:“真字是词骨。”徐伸在词中如实地倾吐了他对侍妾真挚的情爱,这是本篇取得“天下称之”的艺术效果的主要原因。

词以“闷来弹鹊”开头,一上来就强烈地突出了作者怀人既深又切的情状。喜鹊是报喜的。可是侍妾既已被逐,哪里还有可能与词人重会呢?作者“闷来”,情绪原本不佳,这时出现的鹊声,对他无疑是一个讽刺。所以“弹鹊”这一行为,应当是作者绝望心理的反映。已经绝望,却又在不断地思念,这才是最深最苦的爱。“漫试着春衫,还思纤手”,试春衫是极平常的事,然而正因为它平常,才既恰当地表现了作者同侍妾日常相处时的绵绵情意,又反映了作者由于失掉她而动辄生愁、如之奈何的苦楚。“新来多病”,一方面承以上各句,说无休无止的苦苦思念使词人积忧成疾,另一方面又启以下三句,说昔日的消瘦(沈腰)依然,如今的发白(潘鬓)新添,以至于“怎堪临镜”——因怀念别人而生病,致使形态容颜都变了样子,自然都是感情真挚的表现。

下半阕设想对方怀念自己。以“重省”领起分手时的记忆。“别时泪湿,罗衣犹凝”,是当时诀别,她的痛泪洒在罗衫上,想是至今还没有干吧。“料为我厌厌,日高慵起,长托春酲未醒”,又再悬想而今,她为了恋念我的缘故,“每日价情思睡昏昏”。这五句用细节和情态的描写,勾画了一个相思女子的形象。其中“长托春酲未醒”一句最妙:分明是“为我厌厌”,可是不能吐露,只能“长托春酲未醒”,用春来病酒的理由来掩饰。这种吞咽到肚里的爱情,同样是最炽烈最痛苦的。再说,既然托辞“春酲”,则侍妾借酒销愁的情状亦可知。“雁足”以下三句写女主人公对会面的希望而又失望的心情:“雁足不来”说信也没有,“马蹄难驻”说人也不来。门庭寂寂,芳景如斯,空生怅望而已。读到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笔法发生了变化:前半阕写作者怀人,情绪是绝望的,所以他连报喜的灵鹊也弹驱;下半阕写侍妾怀己,却仍有无穷的痴想,因而尽管“雁足不来,马蹄难驻”,女主人公却依旧“空伫立,尽日阑干倚遍”。但是,不管是绝望还是痴想,表达的却都是相爱双方的真情实感,所以极富感染力。

此外,说一说这首词的章法。这首词前半阕实写作者怀人,后半阕设想侍妾怀己,这样安排,不但使思念者同被思念者更加接近,在相互映衬下感情更加集中,而且虚实相间,文笔也更加生动。两半阕之间用“重省”(是重记的意思)过渡,由于“重省”的主体是作者本人,所以直承上半阕对侍妾的怀念;又由于“重省”的对象是侍妾,因而又自然地引出下半阕许多拟想的内容来。这种换头法,“如常山之蛇,救首救尾”,在结构谋篇、深化主题方面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在传情达意方面,这首词较成功地使用了层层翻入法。起句的“闷来弹鹊”本来就是由“喜鹊报喜”的传说翻出的,但弹鹊的结果不仅没有使愁端稍解,反而“又搅碎一帘花影”,平添了许多怅惘——这是由驱愁翻成了添愁。同样,“漫试着春衫”的目的是想寻春解愁,可是一见春衫便又想起了缝衣、熏衣的那双“纤手”,以及眼下烬冷的“金猊”(即熏炉),以致引出“动是愁端如何向”的感叹来。到“新来多病”几句,更是愁翻成病,病转添愁,把怀人的情绪写到了极致。下半阕中,先写她“别时泪湿,罗衣犹凝”,本来已十分感人。到了“料为我厌厌,日高慵起,长托春酲未醒”写别后情状,不再说泪,也没有用“愁”字,然而感情却更深沉了。“雁足不来,马蹄难驻”写有所待而待;“空伫立,尽日阑干倚遍”写无所待而待,由希望到绝望,绝望中又包含着希望,也是一步一步地翻深。《皱水轩词筌》说这种层层翻入法“正如剥蕉者,转入转深耳”。这首词抒写缠绵而复杂的感情,采用此法既能照顾到情绪的微妙变化,又能把感情渐次推向高峰,效果是很好的。

(李济阻)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7:5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