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摊破浣溪沙 李璟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摊破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南唐中主李璟《摊破浣溪沙》(一名《山花子》)两首,一首咏春恨,另一首咏秋悲,都写得深婉清丽,富于情致。这首咏春恨的,虽不像另一首有名句可摘,但意境气象却更为浑融阔远。

首句写卷帘上钩。“真珠”,即真珠帘的省称。它和玉钩这两种华美的物象一方面透露了主人公的身份,另一方面又从反面衬托了“春恨”。卷帘上钩这个动作,不论是为了遣愁消恨,还是为了望远寄情,都使下句的抒情由于有了铺垫而显得富于包蕴。

“依前春恨锁重楼。”这是卷帘之后因外物与内心的感应而引起的枨触。春恨是抽象的感情活动,无形无迹,似乎不能说“锁重楼”。但在怀有重重春恨的愁人眼里和感觉中,那风里落花、雨中丁香,以至包围着重楼的整个气氛,似乎都透出一层郁闷的愁绪和无名的惆怅。“锁”字不但把无形的春恨形象化了,而且传出重楼中人那种为重重春恨所包围的抑郁窒闷的感受。说“依前”,则这种感受早已体验多次,言外自含一种无可奈何和不堪忍受的强烈苦闷。以上两句一开一合,一衬一跌,构成了感情的一个总回旋,为全词定下了基调,以下就围绕“春恨”展开抒写。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看到楼前帘外的落花,在风中飘摇散落,狼藉残红,不禁联想起自己的命运,也和它一样,面临飘零凋残的厄运而无法自主,无人护持。从这方面说,是触景兴感。但反过来也不排斥这种情况:由于词人怀着飘零无主的感情去观察、感受外物,遂使外物也带上词人自己的感情色彩,进而成为词人身世的一种象征。从这方面说,又是移情于物。实际上,在这里情与景、物与我已经融为一体,很难截然分开了。“思悠悠”三字,将眼前景所引发的联想推向更广远的领域。

过片续写“春恨”。青鸟是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传递信息的使者,这里即借指信使。这句实际上仍从重楼远望发兴:看到天外飞来的青鸟,不禁联想起青鸟传书的传说,但飞鸟却并未带来远人的书信,故说“青鸟不传云外信”。楼前雨中的丁香,花蕾缄结不解,含苞未吐,像人的愁怀郁结,故说“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说:“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丁香”句即从李诗化出。所不同的是,李诗用和煦的春风反衬丁香的“愁”,此词则用迷蒙的细雨正衬丁香的“愁”,机杼不同,而各极其妙。两句一写重楼远望,一写楼前近景,一虚中有实,一实中寓虚,构成工整而内容上存在因果关系的对句:正因为远书不至,重楼中人便不免脉脉含愁,忧思郁结。说“空结”,则又隐含徒怀愁思、无人怜惜的意蕴。这就把“春恨”进一步具体化了。

“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结尾又从楼前宕开,纵目回望。但见浩浩江流,从远方的三峡一带迤逦而下,苍然暮色,笼罩着西接天际的绿波。这境界,苍茫阔远,而又蕴含着黯然的愁思。南唐建都金陵,地处长江边,由回望江水而遥接三峡,取景即在目前,抒情亦多借鉴。李商隐《楚吟》:“山上离宫宫上楼,楼前宫畔暮江流。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中主词这两句,意境与李诗有相似处,只是因前面已说破“愁”,故没有也不须再直接点出“愁”字而已。这个结尾,将前面反复抒写的“春恨”引向更加渺远的境域,使读者在吟味的同时不能不联想到,词人所抒写的“春恨”恐怕已经很难用一般的闺中伤离怀远之恨来拘限了。

南唐冯延巳和中主、后主的词,纯粹抒情色彩显著,而且所抒之情往往比较虚涵概括,不局限于具体情事。他们一些抒写传统的离别相思、春恨秋悲的词作,由于抒情的概括性和浓郁的悲凉伤感色彩,往往容易唤起读者更广泛的联想。像本篇的“风里落花谁是主”的感慨,就有可能融入对南唐风雨飘摇国运的忧虑与感伤,而结拍两句所展示的境界也隐然含有无限江山都笼罩在苍茫暮色中的意蕴。作者很巧妙地利用《摊破浣溪沙》这一词调上下片结尾较《浣溪沙》添加的三字句,将引发联想的重点放在“思悠悠”、“接天流”上面,词的境界便显得悠远浩阔,令人玩味不尽。

(刘学锴)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22:3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