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摊破浣溪沙 李清照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摊破浣溪沙

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此词写病后的生活和心境,是作者晚年流寓越中所作。

久病初起的人,总想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有了什么变化。此词亦即由此起笔。“病起”,说明曾经长期卧床不起,此刻已能下床活动了。“萧萧”是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词中系相对病前而言,因为大病,头发白了许多,而且掉了不少。对镜端详,情况是不妙的,按说接下去应是再写病容或感慨,然而词中即刻打住,下句另起一意。这个处理极妙,意思似乎是说,头发已经那样,何必再去管它,还是料理今后罢。这不仅表现了作者的乐观态度,行文也甚简洁,因为只需写出头发一项,就可概括其余,如果下面再写同类内容,反而成为赘疣。

下面接写了另外两事:看月,煎药。因为还没有全好,又在夜里,作者做不了什么事,只好休息,卧着看月;既是为了欣赏美丽的月光,也是为了消磨长夜的时光。“卧看”,是因为大病初起,身子乏力,同时也说明作者心情闲散,漫不经心,两字极为传神。“上”字说明此乃初升之月,则此残月当为下弦月,此时夜已深沉。“豆蔻”为植物名,种子有香气,可入药,性辛温,能去寒湿。“熟水”是宋人常用饮料。《事林广记》别集卷七《造熟水法》云:“夏月,凡造熟水,先倾百煎衮(同滚)汤在瓶器内,然后将所用之物投入,密封瓶口,则香倍矣。若以汤泡之,则不香矣。”又有《豆蔻熟水》云:“白豆蔻壳拣净,投入沸汤瓶中,密封片时用之,极妙。每次用七个足矣,不可多用,多则香浊。”分茶是宋人以沸水冲茶而饮的一种方法,颇为讲究,故杨万里于澹庵座上观显上人分茶,作诗云“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以下并描述了这种分茶法。“莫分茶”即不饮茶,茶性凉,与豆蔻性正相反,故忌之。以豆蔻熟水为饮,即含有以药代茶之意。这又与首句呼应。深夜里,人儿斜卧,缺月初上,室中飘散缕缕清香,一派闲静气氛,确实是适合病后调养的境界。

下片写白日消闲情事。作者倚在枕上看一会儿书,又去门前随便蹓蹓,观赏一会儿景致,这是大病初起的人消磨时光的最好办法。这里写的是看书,观赏字画就不行:那不仅要站着看,还要远近左右来回走动,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仔细端详,大病初起的人,怎么禁受得起?正襟危坐看书也受不了,所以只能在枕上观览。“闲处好”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这样看书只能闲暇无事才能如此;一是说闲时也只能看点闲书,例如自己喜爱的诗文之类,看时也很随便,消遣而已。下雨一般使人心烦,但对一个成天闲散在家、经常在门前观赏的人说来,偶然下一次雨,那雨中的景致,却也较平时别有一种情趣。这同久雨望晴,久旱望雨,正是一样的心理。俞平伯说这两句“写病后光景恰好。说月又说雨,总非一日的事情”(《唐宋词选释》),所见极是。末句将木犀拟人化,结得隽永有致。“木犀”即桂花,点出时间。本来是自己终日看花,却说花终日“向人”,把木犀写得非常多情,仿佛它知道作者病中寂寞,有意来陪伴一般;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木犀的喜爱,见出她终日都在把它观赏。“酝藉”,写桂花温雅清淡的风度。木犀花小淡黄,芬芳徐吐,不像牡丹夭桃那样只以秾艳媚人,用“酝藉”形容,亦极得神。“酝藉”又可指含蓄香气而言。作者《玉楼春》咏梅词云“不知酝藉几多香”,也可作为此处“多酝藉”的注脚。

清照当宋室南渡之后,丈夫病死,孤身漂泊于杭州、越州(今浙江绍兴市)、台州(今浙江临海市)、金华等处,所作多危苦之词。或许由于久病初愈,使人欣慰吧,此词格调轻快,心境怡然自得,与同时其他作品很不相同。通篇全用白描,语言朴素自然,读来情味深长,有如词中赞美的木犀一样酝藉有致。

(王思宇)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22:3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