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踏莎行 陈尧佐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踏莎行

陈尧佐

二社良辰,千秋庭院。翩翩又见新来燕。凤凰巢稳许为邻,潇湘烟暝来何晚。 乱入红楼,低飞绿岸。画梁时拂歌尘散。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珠帘卷。

陈尧佐,字希元,历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仅存这首小词,据释文莹《湘山野录》卷中记载,时宰相申国公吕夷简欲致仕,仁宗问何人可代,夷简遂荐尧佐。尧佐拜相后,“极怀荐引之德,无以形其意,因撰燕词一阕,携觞相馆,使人歌之”。可见作此词的目的在于感谢吕夷简“荐引之德”。

从表面看,这是一首咏物词。清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云:“词原于诗,即小小咏物,亦贵得风人比兴之旨。”在《诗·国风》中,以“燕燕于飞”喻人之送别,以“雄雉于飞”喻人之行役,这种比兴手法,无疑给后世以启迪。此词以燕子自喻,有比兴,有寄托,按当时审美标准,自然也是得“风人之旨”。通过燕子寄寓感恩思想的写法,格调虽不高,然在宋代词坛上也不失为特色之一。

词的起首三句点节序,写环境,以燕子的翩然来归,喻朝廷的济济多士。二社,指春社与秋社,是祭祀社神(土地神)的节日。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联系下文来看,这里主要指春社,但为什么说是“二社”呢?因为要与下句的“千秋”对举。就作为候鸟的燕子来说,相传春社来,秋社去,故亦可称“二社”。“千秋庭院”,一作“千家庭院”。“千秋”义较胜,即秋千。燕子于寒食前后归来,而秋千正是寒食之戏,欧阳修《蝶恋花》词“欲近禁烟微雨罢,绿杨深处秋千挂”,是其证。此亦暗点时令,与“二社”照应。这两句对仗工稳,感情充沛,把词人对明媚春光,美好时代的一腔热爱,很自然地反映出来。接着一句通过燕子飞翔的姿态,表达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翩翩”,轻快也。《诗·小雅·四牡》:“翩翩者鵻,载飞载下。”燕子一会儿飞向空中,一会儿贴近地面,自由之态可掬。“新来”二字切己之初就任,语虽浅而义深。

三、四两句暗喻吕夷简的推位让贤,并自谦依附得太晚。据《宋史》本传,陈尧佐任枢密副使时曾为吕夷简的亲信、祥符县令陈诂开脱罪责。此事当使吕夷简产生好感。后夷简荐以自代,与此不无关系。这一段意思,自然不能明说,即使明说,亦没有词味。因此他通过婉曲的方式加以暗示,令人觉得含蓄蕴藉,且不落言筌。“凤凰巢稳许为邻”,以凤凰形容邻座之巢,意在突出其华美与高贵。不说“占得”,而说“许为邻”,亦谦恭之意。“潇湘”谓燕子从来之处,当系虚指。“来何晚”三字,充满感情色彩。从语气上看,似为自责,其中大有“相从恨晚”之意。这就是以曲笔写深情,笔愈曲而情愈深,使人读之,玩味不尽。

过片二句虽宕开,然仍暗承上片“翩翩”及“潇湘”句意脉。“红楼”为富贵之家,“绿岸”为优美之境。“乱入”形容燕子的纷飞,当此良辰美景,燕子倍感心情舒畅,所以一会儿争先恐后地飞进红楼,一会儿又到绿杨岸畔、碧水池旁盘旋低飞,衔泥觅食。仅此二句,已把当时的欢乐以象征手法概括出来。词的第三句“画梁时拂歌尘散”,据刘向《别录》云,汉代有虞公者,善歌,发声能震散梁上灰尘。华堂歌管,是富贵人家常事,燕子栖于画梁,则梁尘亦可称作“歌尘”。此亦为居处之华贵作一点缀。

结尾二句先以问句提挈,然后归美于主人,于是词人所要表达的“感恩”之情,跃然纸上。“为谁归去为谁来”,纯为口语,一句提问,引起读者充分注意,然后轻轻逗出“主人恩重珠帘卷”,悠然沁入人心,完成了作品的主题。欧阳修《采桑子》词谓垂下帘栊,燕子不得其门而入,故在细雨中盘旋。此处则与上片“许为邻”呼应,说主人特地卷起珠帘,让燕子自由入内。主人怜惜之情,宽仁之度,见于言外。晁端礼《清平乐》云:“莫把珠帘垂下,妨它双燕归来。”黄了翁《蓼园词选》评曰:“借燕归巢以寄其招隐之心。”如果说这是从主人角度着笔,那么此词则是代燕子立言,表示对主人的感激。据说吕夷简听唱到结句,颇为领情,说是“自恨卷帘人已老”,陈尧佐应曰:“莫愁调鼎事无功。”(《湘山野录》卷中)不用说这里的主人是吕夷简,而燕子则是词人的化身了。

孟子云,论文必须“知人论世”。分析此词也当如此。若不知此词的背景,单单从咏燕着眼,必将买椟还珠、仅得皮毛了。

(徐培均)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