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踏莎行 贺铸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踏莎行

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中隐然将荷花比作一位幽洁贞静、身世飘零的女子,借以寄寓才士沦落不遇的感慨。

起二句写荷花生长的处所。回塘,是曲折回环的堤岸;别浦,江河支流的水口。两句互文同指,先画出一个绿柳环绕、鸳鸯游憩的池塘,见荷花所处环境的优美。水上鸳鸯,双栖双宿,常作为男女爱情的象征,则又与水中荷花的幽独适成对照,对于表现它的命运是一种反衬。回塘,别浦,又以见水面之小,处境之僻,为下两句作伏线。

接下来一句“绿萍涨断莲舟路”。因为水面不甚宽广,池塘中很容易长满绿色的浮萍,连采莲小舟来往的路也被遮断了。莲舟路断,则荷花只能在回塘中自开自落,无人欣赏与采摘。句中“涨”字、“断”字,都用得真切形象,显现出池塘中绿萍四合、不见水面的情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这两句写荷花寂寞地开落、无人欣赏。断无,即绝无。不但莲舟路断,无人采摘,甚至连蜂蝶也不接近,“无蜂蝶”也包含了并无过往游人,荷花只能在寂寞中逐渐褪尽红色的花瓣,最后剩下莲子中心的苦味。这里俨然将荷花比作亭亭玉立的美人,“红衣”、“芳心”,都明显带有拟人化的性质。“幽香”形容它的高洁,而“红衣脱尽芳心苦”则显示了她的寂寞处境和芳华零落的悲苦心情。这两句是全词的着力之笔,也是将咏物、拟人、托寓结合得天衣无缝的化工之笔。既切合荷花的形态和开花结实过程,又非常自然地绾合了人的处境命运。唐代诗人陆龟蒙《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寄寓的感情与贺铸这两句词类似,但陆诗纯从虚处传神,贺词则形神兼备,虚实结合,二者各具机杼。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过片两句,宕开写景。夕阳的余辉,照映在浦口的水波上,闪耀着粼粼波光,像是在迎接晚潮;流动的云彩,似乎还带着雨意,偶尔有几滴溅落在荷塘上。这是描绘夏秋之间傍晚雨后初晴的荷塘景象,在暮色苍茫中带点郁闷的色彩,形象地烘托了“红衣脱尽”的荷花黯淡苦闷的心境。

“依依似与骚人语。”荷花在晚风中轻轻摇曳,看上去似乎在满怀感情地向骚人雅士诉说自己的遭遇与心境。这仍然是将荷花暗比作美人。着一“似”字,不但说明这是词人的主观感觉,且将咏物与拟人打成一片,显得非常自然。这一句是从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引申、生发而成,“骚人”指屈原,推而广之,可指一切怜爱荷花的诗人墨客。说荷花“似与骚人语”,曲尽它的情态风神,显示了它的幽洁高雅。蜂蝶虽不慕其幽香,骚人却可听它诉说情怀,可见它毕竟还是不乏知音。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嫁春风,语本李贺《南园》:“嫁与东风不用媒。”而韩偓《寄恨》“莲花不肯嫁春风”句则为贺词直接所本。桃杏一类的花,竞相在春天开放,而荷花却独在夏日盛开,“不肯嫁春风”,正显示出它那不愿趋时附俗的幽洁贞静个性。然而秋风一起,红衣落尽,芳华消逝,故说“被秋风误”。“无端”与“却”,含有始料所未及的意蕴。这里,有对“秋风”的埋怨,也有自怨自怜的感情,而言外又隐含为命运所播弄的嗟叹,可谓恨、悔、怨、嗟,一时交并,感情内涵非常丰富。这两句同样是荷花、美人与词人三位而一体,咏物、拟人与自寓的完美结合。作者巧妙地将荷花开放与凋谢的时节与它的生性品质、遭际命运联系在一起,一方面表现出美人、君子不愿趋时媚俗的品质和在出处问题上的严肃不苟态度,另一方面又显示出他们年华虚度、失时零落的悲哀。这种感情,在封建社会知识分子中具有普遍性。

咏物词一般多托物喻人,情意结构大都为物与人两层,这首词却多了以荷花喻美人这一中间环节。读来非但不感到叠床架屋,而且分外感到其情采意境的优美。荷花与才士之间,如直接设喻,往往只能取品质操守之贞直这一点,“红衣”、“芳心”的形容,“不肯嫁春风”的叙写便很难用上,词的情采意境就不免受到影响了。这一篇运用多层情意结构,也显示了词体柔婉曲折的特点。

(刘学锴)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