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贺新郎(秋晓) 蒋捷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贺新郎

蒋捷

秋晓

渺渺啼鸦了。亘鱼天,寒生峭屿,五湖秋晓。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起搔首、窥星多少。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 愁痕倚赖西风扫。被西风、翻催鬓鬒,与秋俱老。旧院隔霜帘不卷,金粉屏边醉倒。计无此、中年怀抱。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烟未敛,楚山杳。

这首词没有标明写作年代,但从词中“与秋俱老”等词语看,显系宋亡后所作。

初读全词,似觉作者漫不经意,信手写来,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有如前人所评,“多不接处”(法度不谨严)。但仔细吟味,就感到这首词如同李白的某些诗一般具有极大的跳跃性,在陡转陡接中显示出感情的跌宕起伏。因此鉴赏这首词也如同鉴赏李白的某些诗一样,难以字摘句赏,而需要读者发挥自己的联想去加以补充,从整体上去把握它的意蕴。我们不妨循着词人的感官所接和心态变化来追索一下词中究竟表达了怎样一种感情。

因为上了年纪,他早早地醒来了。首先听到的是阵阵凄切的鸦啼,这鸦啼声又随着时间的延续显得越来越远,以至于听不见了。他把视线转向窗外,那绵亘无际的天空已泛出一片鱼肚白色;他身上敏感到了清晨的凉意,因而联想到这是从太湖中耸峙的山岛那边侵袭过来的。所见、所闻、所感,使他清醒意识到了“五湖(即太湖)秋晓”。这时他忽然记起了昨晚在灯光摇曳中,凭靠着竹几(小桌)做了一个梦,梦见古道上马嘶人行。这“古道西风瘦马”的梦境回忆起来仍使人感到有几分凄凉的况味。他披衣起床,习惯地用手爬梳了一下已经稀疏的头发,走到室外,观看天空还有多少残星。此时天色微明,月光淡薄,连篱笆的影子也显示不出来了,只见悬挂在竹篱上的牵牛绽开了几朵青色的小花。大自然似乎也嫌秋光太清淡了,那枣树上又挂着些红色的枣儿,给朦胧的景物增添了几分亮色。这庭园小景倒也令人赏心悦目,刚才回味梦境带来的凄凉之感已一扫而空。可这时迎面吹来的阵阵西风,又不免引起了他的伤感。内心长期郁结的愁情本想依托西风吹走,而西风不仅没有带走满怀愁绪,反而催促鬓鬒(头发黑而稠密)更快地变得稀白,自己就和这衰飒的秋天一般失去了生气与活力。抚今追昔,回想旧院(指宋亡前居所)挂着帘幕,遮挡寒霜,酣饮美酒,直到醉卧在饰有彩绘的屏风边,是何等豪纵!思量那时是不会有而今这种伤感的中年怀抱的。(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此用其意。)自己流落在这辽阔的江南地带,可叹恨的是银囊羞涩,只能像伍子胥那样去吹箫乞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载伍子胥由楚逃至吴,无以糊其口,“鼓腹吹箎(一作“箫”),乞食于吴市”。此用其事。)遥望天际,正见一字横空,列队参差的南归白雁(白雁为大雁中之一种,杜甫《九日》诗有“故国霜前白雁来”之句)。大雁尚且有归回之时,自己何时得重返故里?目睹此景,不免令人生出嫉恨。此时,天色渐明,呈现在眼前的只是一派烟雾轻笼,楚山(词人流寓之吴门古属楚地,故称)杳远的迷蒙景色。

词中所写只是秋晓这一时刻的所见所感,抒发的是“愁”和“恨”。这里有悲秋之情,也有如同欧阳修在《秋声赋》中所抒写的对“渥然丹者为槁木,黟(yī)然黑者为星星”(红润的容颜变得枯槁,乌黑的头发变为银丝。)所怀的忧愁,但词的内涵实际远不止此。联系词人经历亡国之痛的身世和逃难寓居吴门一带的遭际,它无疑有着更为深刻、丰富的意蕴,那融进悲秋之中的“愁”和“恨”,是亲人乖隔、沦落天涯之愁,是繁华衰歇、神州陆沉之恨。这愁恨像浩渺的秋晓五湖,像辽阔的万里江南一般深广。这里描绘的正是一个在元朝蒙古贵族统治下触处生愁,形容衰飒,饱经沧桑与忧患得失,暗含无穷亡国哀感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这首词只写眼前景,心中事,本色、天成。上下阕的写法亦各有特点:上阕写景与叙事结合,多作客观描写而情含景中。但叙事并不全依时间顺序,而是先写醒后再倒叙梦境,避免平铺直叙,于错综中见变化。写景既写阔远凄清的湖天,又写亲切可喜的庭园一角,使词情在凄清的基调中穿插有令人愉悦的音节,于变化中见波澜。下阕抒情与写景结合。虽也写景,但和上阕融情于景不同,而主要采取即事叙景的方法,即将景物描写融化于抒情之中。词中的西风、秋声、大雁均从抒情中带出,实景虚写,显得空灵,而这些景物又都带有词人主观感情色彩,使表达的深愁长恨更显强烈、突出。结尾“烟未敛,楚山杳”则为实写,以景结情,于蒙蒙烟景中含有一种迷茫之感,言有尽而意无穷。从全词写景说,也多有妙处。他所写的近景:月色、竹篱和缀着小喇叭的牵牛,简直就是一幅疏淡的、富于野趣的花卉图。他描绘的远景:雁横天杪,烟隔楚山,更带有我国传统的水墨山水画的意趣。词中所用“中年怀抱”和伍子胥乞食吴地的典故,均极妥帖,且使漂泊之情、困顿之境表达得较为隐微,更耐人吟味。

(刘庆云)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23:2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