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贺新郎(兵后寓吴) 蒋捷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贺新郎

蒋捷

兵后寓吴

深阁帘垂绣。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万叠城头哀怨角,吹落霜花满袖。影厮伴、东奔西走。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着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 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趁未发、且尝村酒。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摇手。

公元1275年冬,元兵长驱直入,占领了词人的家乡宜兴以及常州、苏州一带,次年春,又攻占临安。这首词当作于1276年秋。此时词人流寓吴门(苏州)一带,为衣食而奔波。这首词是他流浪生活的真实记录。

上阕突出描写自己“影厮伴、东奔西走”的孤独、凄寂情怀。这种情怀是通过两层对照加以表现的:一是和往日幸福的家庭生活相对照。词的开端“深阁帘垂绣”三句是回忆。深院闺阁,绣帘垂地,在柔和的灯光下,和亲人轻言细语,尔汝恩怨,谈到会心处,她嫣然一笑,那红润的面庞随即呈现出迷人的酒窝。这深窈宁静的环境,温馨的氛围,可爱的面影所构成的美好回忆和现实生活中茕茕独处、形影相吊的况味相比较,真有天上人间之别。二是和眼前的自然之物相对照。自己在漂泊中多么希望回到故乡和家人团聚,可是“望断乡关知何处”! “寒鸦”在黄昏之后,尚可归巢杨柳,怎不令人生羡,怎不令人产生人不如鸦之感!在唐宋诗词中,“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之类的句子,俯拾即是,蒋捷词中描写的情景亦复相似。但蒋词中抒发的背井离乡的愁苦情怀不是由和平时期的潦倒落魄而引起的,而是战乱时代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产物。“万叠城头哀怨角”,在词人听来,城头上反复吹奏的号角声充满哀怨,这“哀怨”实是作者主观感情的外射,掺和着国破家亡的伤恸。再联系下阕的开头来看:“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更明显地流露出江山易主的痛悼之情。刘禹锡被贬外郡二十余年重回长安时有诗云:“不改南山色,其余事事新。”“相看”句师其意,而沉痛过之。“叹浮云”两句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和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语意,比喻世事的变幻无常。因此词人的漂泊孤凄之感是和亡国之痛融合在一起的,它比一般的羁旅之愁更加深沉,也更加悲苦。何况在这一历史背景中还有令人难堪的具体环境:这是一个秋风肃杀、百花凋残的季节——“吹落霜花满袖”;这是一个景物苍茫的黄昏时刻,所见乃点点寒鸦,所闻唯城头哀角。这一切都将词人的哀愁烘托得更为浓重。

如果说上阕重在抒发精神痛苦的话,那么下阕便是将重点放在物质生活困顿的描写上。“明日”二句写词人在谋划下一步的生计:明天将带上干粮——枯干的荷叶包着的冷饭,越过前面那座小山(阜:土山),设法找点活儿干,以便糊口。虽是设计“明日”,但从一“又”字可以看出词人处于这样的窘境已非一日。明天是“枯荷包冷饭”,今天、昨天何尝不是如此呢?明日要去奔波,整个流浪期间何尝不是如此呢?上阕的“东奔西走”在这里具体化了。然而词人在困顿中还保留着几分达观:“趁未发、且尝村酒。”姑且来一番苦中作乐,暂时把烦忧抛在一边吧!但饮罢村酒,还得面对现实。词人在微醉中探手“枵(xiāo)囊”(空无一文的口袋),幸喜那唯一的谋生工具毛锥(毛笔)还在。他怀着一线希望询问邻近的老翁:“需要抄写《牛经》(关于牛的知识的书)么?”没料想老翁只是摇手,示意并不需要。词人“东奔西走”的目的和结果,希望和失望都在这段描写中一一具现。在这里,作者抓住现实生活中几个典型的细节加以描述,完全运用写实的手法,即把它看成现实主义的杰作亦无不可。描写物质生活的匮乏,描写贫困、饥饿,在杜甫、孟郊、贾岛等人的诗中屡见不鲜,而在词中,像蒋捷这样细致、真切的描绘,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这首词是一个流浪者的悲歌,更确切地说,是一个处在特殊的新旧王朝交替时期的流浪者的悲歌。词人的流浪、物质生活的困窘,固然与战乱有关,但他的甘心漂泊、甘心忍受物质生活的困窘,却是他不肯屈节仕元的反映,因而在这首悲歌中又闪耀着词人贫贱不能移的高尚气节的光辉。词人的不幸遭遇和不屈的性格在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中是具有代表性的。同时,还可以从“翁不应,但摇手”的细节描写,从邻翁对《牛经》的冷淡态度,体察到当时战后农村的凋零破败、农民生产情绪的低落。人们完全有理由说,这是一首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不可多得的词作。

(刘庆云)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23:4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