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渔家傲(题玄真子图) 张元幹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渔家傲

张元幹

题玄真子图

钓笠披云青嶂绕,绿蓑细雨春江渺。白鸟飞来风满棹。收纶了,渔童拍手樵青笑。 明月太虚同一照,浮家泛宅忘昏晓。醉眼冷看城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

词题中“玄真子”,即张志和,唐代诗人。据唐颜真卿《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献策肃宗,深蒙赏重,令翰林待诏,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乃改名志和,字子同。寻复贬南浦尉,经量移不愿之任,得还本贯。既而亲丧,无复宦情,遂扁舟垂纶,逐三江,泛五湖,自谓烟波钓徒。”他著书十二卷,号《玄真子》,后亦以此相称。“玄真子图”,即玄真子像。张志和写有《渔父》五首,其中“西塞山前白鹭飞”一首最为人称道。入宋后以此为题材作词者甚多,而直接提到玄真子像的,以黄庭坚词为最早。他在《鹧鸪天》词序中说:“宪宗时,画玄真子像,访之江湖不可得,因令集其诗歌上之。”不过,黄庭坚的词作采用张志和《渔父》成句添补,别无新的意趣。张元幹这首词的艺术构思新颖,自辟蹊径,描绘一位不求功名利禄、流连山水自然的渔翁形象,给人以一种艺术美的享受。

词的上片主要写景,由景入情;下片着重抒情,融情入景。开头二句,勾勒出一幅远山环绕,春江烟雨迷茫而渔翁独钓的优美画面。“绿蓑”,一作“橛头”。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张仲宗有《渔家傲》词,余往岁在钱塘,与仲宗从游甚久,仲宗手写此词相示,云旧所作也。……余谓仲宗曰,橛头虽是船名,今以雨衬之,语晦而病,因为改作‘绿蓑细雨’。仲宗笑以为然。”“白鸟飞来”二句,生动地描述了渔家生活的无穷乐趣。在濛濛细雨中,一群白鹭从远处飞来,满船吹刮着斜风细雨,而稳坐小船上的渔翁,慢慢地把钓鱼的丝线收拢,猛地用力一提,一条泼剌跳动的大鱼被钓上来了,站在旁边的“渔童”和“樵青”都高兴得拍手欢笑。如果说张志和《渔父》词是一幅斜风细雨垂钓图,表现了作者浸沉在江南春色的自然美景的欣快心情,那么,张元幹这首词所写则是静中有动,如闻喧闹之声,是一幅细雨迷濛的春江垂钓的有声画,表现了词人对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景色的喜爱以及对自由自在的渔家生活的热情讴歌。“渔童”和“樵青”都是张志和的奴婢。《张志和碑铭》中说:“肃宗尝赐奴婢各一,玄真配为夫妻,名夫曰渔童,妻曰樵青。人问其故,曰:渔童使捧钓收纶,芦中鼓枻;樵青使苏兰薪桂,竹里煎茶。”

下片“明月”二句,承上写渔翁以舟为家的生涯。天光月色,映照小船,境界由动入静,清幽淡远,反映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的高逸情致。“浮家泛宅”,指舟居。《新唐书·张志和传》云:“颜真卿为湖州刺史,志和来谒,真卿以舟敝漏,请更之。志和曰:‘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霅间。'”这里进一层揭示了作者安于舟居飘泊的孤傲、清高的性格。“醉眼”三句,直抒词人不慕功名利禄,摆脱世俗烦恼的超然物外的旷达情怀。“闲烦恼”,指一种没有多大关系的烦恼。南宋沈瀛《水调歌头》:“枉了闲烦闲恼,莫管闲非闲是,说甚古和今。”这里用来表露自己终身浪迹江湖的飘逸情致,而用“烟波老”三字,不仅泄露出蔑视“城市闹”的繁华表象的深层意念,又是忘却一切世俗烦恼的落脚点。词以情作结,真切自然,与句首的垂钓景象相呼应,构成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谓此词“语意尤飘逸。仲宗年逾四十即挂冠,后因作词送胡澹庵(铨)贬新州,忤秦桧,亦得罪。其标致如此,宜其能道玄真子心事”。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赞同此说,并认为语意尤“洒然出尘”。可见这首词作艺术构思的成功,不在于外部形貌的相似,而在于内部气质的相投。也就是说,词中既能道出张志和垂钓的心事,又能借以抒写自己的真性情,故具潇洒出尘的飘逸情致,含意丰富,耐人寻味。

(曹济平)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0: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