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渔家傲引 洪适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渔家傲引

洪适

子月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圉圉从它归丙穴,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

《渔家傲引》是宋代歌舞曲之一,是一种专咏体,以多首合咏一事,即王国维所说的“合数曲而成一曲”(《唐宋大曲考》)。洪适的《渔家傲引》,共有词十二首。词前有骈文“致语”,词后有“破子”、“遣队”。十二首词分咏渔家一年十二个月的生活情景,从“正月东风初解冻”起,到“腊月行舟冰凿罅”止,词体与《渔家傲》无异。

“子月水寒风又烈”这一首,是写在“子月”(即农历十一月)的特定环境下,渔家的生活状况与思想情趣。词的上片,写渔人顶烈风,涉寒水,捕鱼落空。“水寒风又烈”,是“子月”的气候特征。但这里并非泛写气候,而是下文诸多内容的张本,渔人的劳动、生活、思想,皆与这种特定气候相关联。尽管水寒风烈,渔人仍须下水捕鱼,可叹的是“巨鱼漏网”,圉圉而去,渔家生活,便无着落,生活的窘迫,连暂时缓解的希望也成为“虚设”了。“圉圉”一句,写巨鱼的逃跑,形象逼真。“圉圉”,困而未舒貌,语出《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丙穴”,本来是地名,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其地有鱼穴。左思《蜀都赋》有“嘉鱼出于丙穴”句。这里是借指巨鱼所生活的深渊,活用典故,如同己出。“从”, “任从”的意思,任从那巨鱼摇头摆尾地回到深渊。一个“从”字,把渔人的那种无可奈何的怅惘之情表现了出来。上片结句进一步写渔人的心理活动:“谋自拙”是对“巨鱼漏网”的反省,自认谋拙,自认晦气,至于别人怎样说,那就由他去吧!渔人毕竟是旷达的。在这一片中,作者对渔人所流露的感情,是同情的,甚至是怜悯的。词的下片,变换了笔调,多方面、多角度地描写渔人的生活。“昨夜”、“今宵”两句,是全词仅有的一组对句,描绘了渔人另一面的闲适生活图景。“醉眠”、“独钓”是写渔人自己的有代表性的生活内容,以少总多,以少见多;“昨夜”、“今宵”和“西浦月”、“南溪雪”,是通过时间与场景的迅速变换来表现渔人生活的旷放无拘。“妻子一船衣百结”则转写渔人全家的经济生活状况。这一句,字字用力,既有其具体性,又有其概括力,“衣百结”三字尤其着力,渔家的窘迫困顿,种种艰辛,都浓缩在这三字之中。这也是当时渔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如此一家,偎依在“子月”的寒水烈风之中,不言而喻,在这种形象画面里,凝聚着作者的同情。结句则再转一笔,写渔人家庭生活中“贫也乐”的精神:虽贫穷而团聚,自有其天伦之乐,而没有、也不知有人世间的那种离别之苦。“不知”一句,脱鞲而出,由对渔人一家生活的描写,猛宕一笔,转向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示,且藏辞锋于宛转之中:明明是慨叹“人世多离别”,却又加“不知”二字,其实这里渔人的“不知”,正是作者所“深知”,唯其深知,才能这样由此及彼,顺手捎带,不失时机,予以指斥,慨乎言之。这种结尾,如豹尾回顾,相当有力。

这首词最突出的好处是作者把渔人写成了劳动者,真渔人。前此词中出现的渔人形象,主要是杂有政治色彩的隐士,他们或者是“蓑笠不收船不系”的懒散,或者是“一壶清酒一竿风”(均见《敦煌曲子词》)的安逸,或者是坐在钓船而“梦疑身在三山岛”(周紫芝《渔家傲》)的幻想升仙出世。他们“不是从前为钓者”,而是在政治失意之后才“卷却诗书上钓船”(均见《敦煌曲子词》)别寻出路的,总之是“轻爵禄,慕玄虚,莫道渔人只为鱼”(五代李珣《渔父》)。洪适这首词笔下的渔人却是“为鱼”的,他靠撒网为生,不同于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的隐士。他也有“醉眠”的时候,但那酒,是“长把鱼钱寻酒瓮”(见“正月”首),是自己劳动换来的。在这首词中,“西浦月”、“南溪雪”两句,点缀意境是很美的,再加上“醉眠”与“独钓”,似乎渔人也有点儿隐士风度了,不,词的下句便是“妻子一船衣百结”,直写其全家经济生活的艰辛,这是最能表现渔人身份的一笔,也正是前此词人笔下的“渔人”形象所独缺的。至于“西浦月”、“南溪雪”,那是大自然的美,是造物主赋予全人类的,而渔人在天地间能够享受到的,还不就只有这么一点点儿吗?

(邱鸣皋)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3: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