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清平乐 王安国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清平乐

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古来伤春悲秋的诗词多得不可胜数。这类被人嚼烂了的题材,却是历代不乏佳篇,非但不使人感到老一套,相反,永远有新鲜之感。王安国这首《清平乐》就是这样的好词。

词写残春景象。且看词人如何着笔:“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显然,由于“昨夜雨疏风骤”,南园今朝满地残红了。词人面对这万花凋谢的景象,自然不胜伤感。此时耳边传来了黄莺儿不停的啼唱,于是,他仿佛感觉到多情的莺儿也正在为落花发愁,苦劝春天不要归去呢。“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好像词人在叹息:莺儿呵,春去矣,你费尽口舌也劝不转来了!写莺语的“费尽”,实是衬托出词人“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失落感,因为花开花谢,春去秋来,干莺儿何事?妙在词人赋予禽鸟以人的感情,不直说自己无计留春之苦,而是借莺儿之口吐露此情,手法新巧而又饶有韵味。作者将这个奇特的构想用于词的发端,给人以别开生面的新鲜感,并造成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这首词整篇的结构是交叉地写听觉与视觉的感受,从音响和色彩两个方面勾勒一幅暮春图画。开头从听莺声写起,转而便诉诸视觉。一夜风雨过后,园花凋谢,残红败蕊,满地飘零,狼藉不堪。百花盛开时,灿烂本如宫锦,可惜如今给糟蹋得不成样子了!“满地残红”自是残春时节的典型景色,比之美好宫锦之被污损,词人痛惜之情可见。

下面又从视觉转到听觉上来:正当词人目睹这如花似锦的春天匆匆消逝,心中无限惆怅之时,仿佛从远处传来歌女小怜之辈弹奏琵琶的声音,“弦弦掩抑声声思”,那弦弦声声都是惜春惜花之情啊!小怜,即北齐后主高纬宠幸的冯淑妃,因她“慧黠能弹琵琶”,后代诗人常用以借指歌女。本词中“小怜初上琵琶”,是从李贺《冯小怜》诗“湾头见小怜,请上琵琶弦”句化出。这琵琶之声——一曲伤春的哀歌,打动着多少人的心弦!当此即将逝去的春宵,有多少闺中佳人长夜不眠,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思飞越千里关山,追寻天涯游子。《楚辞·招隐士》云:“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顾敻《虞美人》云:“玉郎还是不还家,教人魂梦逐杨花,绕天涯。”如今春天已去,王孙尚未归来,看锦瑟华年悄悄流逝,怎不使人“思绕天涯”呢!在这里,作者抒写的是由春天的匆匆归去而引起的年华虚度之感。隐隐寄托着一种美人迟暮、英雄末路的悲慨,是有着丰富的社会人生的内容的。

最后,词人又从伤春的琵琶声写到眼前触目皆是的杨花。这是暮春特有的风光。这漫天飞舞的杨花,词人看得出神了:只见那如雪的飞花飘扬,是那样的自由自在,飞向山坡,飞向河畔,飞向茅屋,可始终不肯飞入那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这景象多么发人深思!

王安国是王安石之弟,为人耿直,不肯凭借兄长势位猎取高官。后吕惠卿上台,借故将他罢归田里,一生很不得意,他惜春伤春,慨叹美好年华逝去,其中何尝没有个人身世之慨。结笔“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写的是杨花,又何尝不可视为一种人格的象征呢。《谭评词辨》卷二称此词“结笔品格自高”,是说得不错的。古人论诗讲究风骨,《魏书·祖莹传》引祖莹语曰:“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王安国这首《清平乐》,在众多的伤春词中能出乎其类而拔乎其萃,不正是因为它融进了自己的生活,写出了自己的性情吗?

(高 原)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