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词牌 七画
释义

词牌 七画

[寿楼春] 史达祖自度曲。双调一百零一字,平韵。此词多句连用三至五个平声字,极拗,为词中仅有之调。

[杨柳枝] 唐教坊曲名。乐府横吹曲有《折杨柳》,此借旧曲名另创新声。唐五代词皆咏柳枝本意。单调二十八字,平韵,同于七言绝句。另有韩翃妾柳氏一首,二十七字,仄韵,实即《章台柳》,因其首句为“杨柳枝”,故亦标此名。

[声声慢] 又名《胜胜慢》等。双调九十六字至九十九字,有平韵、仄韵两体,仄韵例用入声。

[花心动] 此调宋词始于阮逸女所作,双调一百零四字,仄韵。各家词字数、句读、押韵或有小异。

[花犯] 又名《绣鸾凤花犯》。“犯调”词之一,始于周邦彦。双调一百零二字,仄韵。

[苍梧谣] 又名《十六字令》《归字谣》。单调十六字,平韵。

[芳草渡] 有令词和慢词两体。令词双调五十五字或五十七字,平韵。慢词双调八十九字,仄韵。

[苏武慢] 即《过秦楼》。

[苏幕遮] 唐教坊曲名,原为大曲,后摘遍流行,用为词牌。“幕”亦作“莫”、“摩”等。《苏幕遮》为少数民族乐曲。唐张说《苏摩遮》诗:“摩遮本出海西胡。”唐慧琳《一切经音义》谓出自龟兹。《唐会要》以为沙陀调。宋王明清《挥麈录》:“妇人戴油帽,谓之苏莫遮。”盖歌舞者有此服饰,因而得名。又因周邦彦词有“鬓云松”句,故亦名《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仄韵。

[杏花天] 又名《杏花风》。双调五十四字,仄韵。又有五十五字、五十六字体,皆就五十四字体添一、二衬字而成。

[杏花天影] 姜夔自度曲。取《杏花天》调稍加变化而成。依旧调作新腔,故加“影”字。双调五十八字,仄韵。盖于五十四字体《杏花天》上下片各加二字短句,又改其前句为平收,不叶韵耳。

[巫山一段云] 唐教坊曲后,后用为词牌。双调四十四字,平韵。另一体双调四十六字,上阕平韵,下阕换两仄韵两平韵。

[更漏子] 因晚唐温庭筠词中多咏更漏而得名。双调四十六字,仄韵、平韵换叶。

[还京乐] 唐教坊曲名。《新唐书·礼乐志》:“民间以帝(玄宗)自潞州还京师,举兵,夜半诛韦皇后,制《夜半乐》《还京乐》二曲。”是此曲为民间所作,后入教坊。敦煌曲子词有《还京洛》,疑即《还京乐》。宋词借旧曲名另翻新声,双调一百零三字,仄韵。

[抛球乐] 唐教坊曲名。为抛球催酒时所唱。后用为词牌名。单调,有三十字、三十三字、四十字、四十二字各体,皆平韵。宋柳永以旧曲名创为新体,双调一百八十八字,仄韵。

[何满子]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亦作《河满子》。开元时沧州歌者何满子临刑哀歌一曲以自赎,竟不得免,后来此曲即以歌声何满子为名。此调在唐五代有五言四句、六言六句、七言四句三种。《花间集》所收即第二种,单调三十六字,或第三句多一字;又双调七十四字,均平韵。宋人又有双调仄韵体。

[伴云来] 即《天香》。贺铸因所作有“好伴云来,还将梦去”句改名。

[角招] 姜夔自度曲。双调一百零七字,仄韵。据其《徵招》词序,谓“《徵招》《角招》者,政和间大晟府尝制数十曲,音节驳矣”。其所制《徵招》,称“较大晟曲为无病”,则《角招》盖亦因旧曲改进而成。

[应天长] 有小令、慢词之别。小令为双调五十字,仄韵。慢词有九十四字、九十八字两体,皆双调仄韵。

[沁园春] 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公主园林,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因此得名。又名《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双调一百十四字,平韵。

[诉衷情]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三十三字,平韵、仄韵互用。双调有四十一字(又名《桃花水》)、四十四字、四十五字三体,平韵。另有《诉衷情近》,双调七十五字,仄韵。

[诉衷情近] 双调七十五字,仄韵。

[尾犯] 又名《碧芙蓉》。双调,以九十四字和九十八字体为较常见。仄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