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减字浣溪沙 贺铸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减字浣溪沙

贺铸

秋水斜阳演漾金,远山隐隐隔平林。几家村落几声砧。

记得西楼凝醉眼,昔年风物似如今。只无人与共登临。

贺铸有些词,往往要在读完全篇之后,再回转来加以吟咏体会,方觉真味涌出,含蕴无穷。如本篇上片写登临所见:清澈的秋水,映着斜阳,漾起金波。一片平展的树林延伸着,平林那边,隐隐地横着远山。疏疏的村落,散见在川原上,传出断断续续的砧杵声。单看这幅图景,似乎只是客观写生,诗人视听之际究竟有哪些感情活动,并不容易看清楚。接下去,下片前两句也只是说昔年曾登此楼,风景与今相似。而词人今日面对此景,究竟唤起何种感慨,却需要读到最后一句,才能领会——“只无人与共登临”,原来昔日同登此楼的人,今已不在,只剩下作者孑然一身,伫立于楼上了。联系贺铸的生平看,那位不能同来的人,可能是他的眷属。所谓“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鹧鸪天》),可移作末句注脚。因此,如果说读者的感情承受力像一架天平,把词的上下片分置两头,本来未见反应的话,此时则犹如陡然增加一个沉重的砝码,使杠杆失去了平衡。于是我们只好回转过来,在杠杆的另一端,重新检查称量它的轻重,用他的“重过阊门万事非”的心情,再体会前几句感情的分量。这样,便可能感到上片所写的那秋水斜阳,那远山平林,那村落砧声,都不再是被作者纯客观地写在词中的景物了,而是心中眼中,都有一种伤心说不出处,这种伤心说不出的情绪,诸如“物是人非”、“良辰好景虚设”,等等,借助于末句的点醒,令人于言外得之,倍觉其百感苍茫,含蕴深厚。陈廷焯说:“贺老小词,工于结句,往往有通首渲染,至结处一笔叫醒,遂使全篇实处皆虚,最属胜境。”(《白雨斋词话》卷八)这一首是很有代表性的。

词上片所写之景,本来只有一幅,但读到“记得西楼凝醉眼,昔年风物似如今”之后,原来似乎只是平铺直叙地再现眼前景物的写法却起了变化,虚实相生,出现两幅景象:一幅是今天词人独自面对的眼前之景;一幅则是有伊人作伴、作者当初凝着醉眼所观赏的往昔之景。昔日之景是由眼前之景所唤起,呈现在词人的心幕上。两幅图景,风物似无变化,但“凝醉眼”三字却分明透露昔日登览时是何等惬意,遂与今日构成令人怅惋的对照。词论家们很欣赏这首词的下片,说:“只用数虚字盘旋唱叹,而情事毕现,神乎技矣。”(见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细细分析起来,所谓“数虚字盘旋唱叹”,是指用“记得……只无……”兜起了下片三句,把时间跨度很大的今昔两幅情景,绾结到了一起,词人的心神浮游其间,表现出一种恍如隔世之感,内容沉郁无限,而在遣词造语上,收纵变化,却又极其自然。

(余恕诚)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