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思佳客(题周草窗武林旧事) 张炎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思佳客

张炎

题周草窗《武林旧事》

梦里瞢腾说梦华,莺莺燕燕已天涯。蕉中覆处应无鹿,汉上从来不见花。 今古事,古今嗟,西湖流水响琵琶。铜驼烟雨栖芳草,休向江南问故家。

张炎与周密、王沂孙、蒋捷并称宋末四大词家;周密是张炎的好友。周著《武林旧事》,成书于宋亡之后,不但记载南宋百余年间都城临安的风光掌故,以寄其“盛衰无常,年运既往”(见《自序》)之慨,而且记载绍兴二十一年(1151)十月高宗驾幸张俊府第,张家供应御筵的盛举,成整整一卷,张炎读了,自然感触倍加,因而写下这首词。

这首词是围绕临安、西湖来写的。张炎词写及临安、西湖的特别多,多用长调铺叙,这首词却是小令,以简短闲淡见工。上片“梦里瞢腾说梦华,莺莺燕燕已天涯”,说临安盛日,已成梦影,《武林旧事》读起来恍如梦中说梦;往日的歌姬舞妓都已散走天涯。梦华,间接用《列子》黄帝梦游华胥国的典故,直接用南宋初年孟元老著《东京梦华录》以记北宋汴都旧闻一事,以指《武林旧事》。《旧事》所记内容,历历分明,何以谓之梦?殆如周密《自序》所谓“时移物换,忧患飘零,追想昔游,殆如梦寐”,同是以“梦”表感慨之深、回思之痛。蒋捷《南乡子·塘门元宵》词“旧说梦华犹未了,堪嗟。才百余年又梦华”,很能说明他们共同的亡国之痛。莺燕,借用苏轼《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的“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句中词语,代指歌姬舞妓。“蕉中覆处应无鹿,汉上从来不见花。”《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之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上句用此典,谓旧欢难拾,盛况难以重现,犹如难向蕉中寻鹿。汉上花,不仅指花,兼以指人:《韩诗外传》载周人郑交甫在汉上遇二神女解佩赠珠,走开十步,珠亡,二女也不见;曹植《洛神赋》“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都与词句有渊源关系。周密《木兰花慢·三潭印月》:“念汉皋遗佩,湘波步袜,空想仙游。”用典相近。这两句不但对偶工整,且有哲理意味:蕉下无鹿,寻者即是痴人寻梦;汉上本来无花,凡所记汴京、临安的“梦华”,实质上岂非都属“空华”?人对“痴梦”“空华”而无法排脱其哀感,则情根痛根之深可知。词句理智上要否定“痴梦”与“空华”,而感情上却割不断,所以淡淡两句,情意无穷,伤痛至深。

下片,“今古事,古今嗟,西湖流水响琵琶。”上两句以互文说兴亡盛衰之事的可以嗟叹,古今一辙,以申接上片痛苦难以排脱之由。下句可作两解:一为说西湖水声,如琵琶声响,独奏消魂之曲,即拟人写法;一为说湖上犹有弹琵琶者,如杜牧《泊秦淮》诗所谓“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或如作者写西湖的《春从天上来》词所谓“似荻花江上,谁弄琵琶”。两解皆可通,依词意体味,似以后解为近。“铜驼烟雨栖芳草,休向江南问故家。”总结国破家亡、往事不堪闻问,语淡之极,亦痛之极。《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前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故宫铜驼,废置于烟雨草丛之中,上句用《晋书》典以指国破;下句痛陈国之云亡,则旧家大族亦复何有,“故家”不止一般泛指,又有特指作者自己家族之意,因为它是《武林旧事》所写到的,也是作者最感切身之痛的。有此特定的痛楚,感情自然不同寻常。

这首词用典虽多,但不见堆砌晦涩之迹,因为它以哀婉沉痛之情,一气贯注,故觉辞意蕴藉而又畅达,平淡而又深远,在张词中似为最不经意的自然佳作,有如刘熙载《艺概》对张词的评语:“清远蕴藉,凄怆缠绵。”

(陈祥耀)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0:3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