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浪淘沙令 王安石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浪淘沙令

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这是一首咏史词,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和名垂千载的功业。伊、吕是我国上古时代的两位著名的政治家。伊尹辅佐汤王,灭了夏桀,建立了商朝;吕尚辅佐武王,灭了殷纣,建立了周朝。他们之所以能够建功立业,除了自身具有才干之外,能够遇到英明的君主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干的机会,倒是更为重要的条件,这就是所谓“君臣遇合”、“风云际会”。古代有抱负的士大夫,常常把这样的历史故事传为美谈,因为这里面是寄托着他们自己的感慨和希冀的。王安石作为北宋的改革派政治家,他要推行自己的变法主张,首先必须取得神宗皇帝的支持。这也是所谓“君臣遇合”。所以,这首词不同于一般古代诗人词客那种笼统空泛的咏史作品,而是一个政治家鉴古论今的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这首词从穷、通两个方面落笔,写伊尹、吕尚前后遭际的变化。伊尹,原名挚;尹,是他后来所担任的官职。传说他是伊水旁的一个弃婴,以“伊”为氏,曾佣耕于莘(《孟子·万章》:“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莘,古国名,其地在今河南开封附近),商汤娶有莘氏之女,他作为陪嫁而随着归属于商,后来得到汤王的重用,才有了作为。吕尚,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太公望”。传说他直到晚年还是困顿不堪,只得垂钓于渭水之滨,一次,恰值周文王出猎,君臣才得遇合,他先辅文王,继佐武王,终于成就了灭商兴周之大业。伊、吕二人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都是先穷而后通,度过了困窘之后才遇到施展抱负的机会的,所以说他们“历遍穷通”;吕尚显达的时候,年岁已老了,所以称作“衰翁”。此并言“伊吕两衰翁”,伊尹佐汤时年老与否,书无明文,此是连类而及。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封建时代的士人由穷到通,总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侥幸成分,也就是说,能够由穷到通的毕竟是少数。“若使当时身不遇”中的“若使”即假如。当伊、吕为耕佣、钓叟之时,假如不遇商汤、周文,则英雄终将老死岩壑。伊、吕是值得庆幸的,但更多的士人的命运却是大可惋惜的,因为那些人没有被发现、被赏识、被任用的机会,他们是“老了”的英雄,亦即被埋没了的英雄。下片,“汤武偶相逢”中的“偶”字,已经点明了“君臣遇合”的偶然性,可是,一旦能够遇合,那就会出现“风虎云龙”的局面。《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意思是说,云跟随着龙出现,风跟随着虎出现,人世间如果出现了圣明的君主,那么,国家和社会就会昌盛繁荣起来。“兴王只在笑谈中”,是说伊、吕才能出众,在谈笑之间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伊、吕有真实的本领,果然能够做出一番事业来,这样,才真正称得起是人才。因为这是问题的实质之所在,所以“兴王”一句在全词中是很有分量的,结尾,也是对这一句的引申,说伊、吕不仅功盖当世,至今超越千载,也没有人能够与之匹敌。在歌颂伊、吕的不朽功业的这几句的背后,隐藏着作者的一句“潜台词”:大丈夫当如是也!咏史诗词,虽然取材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但最终还是要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伊、吕的遭逢明主和建立功业对于王安石来说,无疑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他从中受到了鼓舞,增强了推行变法的决心和勇气。古往今来,善于读史、善于用史者,往往如此。

(王双启)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