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关河令 齐天乐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关河令

齐天乐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这首词是写羁旅孤栖的情景的,读来颇有一股清峭之气。

羁旅行役是五代宋词的常见题材,也是周邦彦写得较多的内容之一。王国维在《清真先生遗事·尚论》中说:“若夫悲欢离合、羁旅行役之感,常人皆能感之,而惟诗人能写之。故其入于人者至深而行于世也尤广。”清真的羁旅词之所以写得特别深切淡永,除了得力于他深厚的文学、音乐修养和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感伤的气质,恐怕跟他从三十二岁便被遣出京,直到四十二岁始得重入都门,一生中最好的时光都在飘泊中度过不无关系。

这首词的写法是以暗移的时间作为经线,贯穿着孤旅感情的波澜,看似平淡无奇而真情荡漾,在同类词中很有些特色。词的上片写日间情景,于明处写景,暗里抒情,寓情于景;下片写夜间的情景,于明处抒情,衬以典型环境,情景交融。

上片一开篇就推出了一个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暮昏暝的凄清的秋景,这实在很像是物化了的旅人的心境,难得有片刻的晴朗。在这样的环境中,孤独的旅客,默立在客舍庭中,承受着一庭凄冷的浸润,思念着亲朋。忽然,一声长鸣隐约地从云际传来——是鸿雁?它或许带来了故人的讯息?然而,四望苍穹,暮云璧合,哪里有雁儿的踪影?雁声远逝,留下的是更加深重的寂寞之感。

在极端的沉寂之中,推出了过片:“更深人去寂静。”这个极普通的句子,把上下片很自然地衔接起来,而且将词境更推进了一步。“人去”一语用得突兀,上片未说有客,何言人去?要知道,旅居的人是最孤独又最耐不得孤独的,陌生人偶然相遇,便能够聚会倾谈,互相慰藉。然而终非亲人,刚才还在畅饮,顷刻便会离去的。“人去”二字突兀而出,正写出旅伴们聚散无常,也就愈能衬托出远离亲人的凄苦。同时“人去”二字也呼应了下文孤灯、酒醒。临时的聚会酒阑人散了,只有一盏孤灯摇曳的微光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在粉壁上。此时此刻,人多么希望自己尚在酣醉之中呵。可悲的是,偏偏酒已都醒,清醒的人是最难熬过漫漫长夜的,旅思乡愁一股脑儿袭来,此情此景,诚何以堪!前人评周邦彦词,多曰富艳典丽,这首词则全无艳丽之彩,给人的只是一抹孤凄的冷色。

美成词特别讲究声律,精于铸词炼句,这首小词也不例外。首先,词调的命名就很用了一番心思。这首词本名《清商怨》,源于古乐府,曲调哀婉。欧阳修曾以此曲填写思乡之作,首句是“关河愁思望处满”。周邦彦遂取“关河”二字,命名为《关河令》,隐寓着羁旅思家之意。这就使调名、乐曲跟曲词切合一致了。再看他炼字炼句的功夫。“秋阴时晴”,一个“时”字表明了天阴了很久,暂晴难得而可贵。“渐向暝”, “渐向”两字,意味着尽管晴空的偶现是那么不容易,可刚一放晴却朝着昏夜走去,恰如旅人的心情一样。如果说“天已暝”或“又向暝”,就失去了这种渐变的动感。第二句用“变”字领起,不但是格律上的需要——因为这里要用去声一字领四字句,而且跟上句“时”、“渐”二字紧扣,突出了变化的过程,而不只是道出变化的结果。“伫听寒声”两句写得特别含蓄生动。寒声者,秋声也。深秋之时,万物在萧瑟寒风中发出的呻吟都可以叫做寒声。“夜寂静,寒声碎”(范仲淹《御街行》)说的是风扫落叶的沙沙声;“寒声隐地初听”(叶梦得《水调歌头》),说的是风划林梢的沙沙声。周邦彦笔下的孤旅伫立空庭,凝神静听的是什么寒声呢?下一句才作了交代,原来是云外旅雁的悲鸣。鸣声由隐约到明晰,待到飞临头顶,分辨出是长空雁叫,勾引起无限归思时,雁影却被浓密的阴云遮去了。连南飞的雁都因浓云的阻隔而不能一面,那是何等凄苦的情景呵!作者的确是在刻意地琢磨着词句,然而通首读去,又无一不是平常的字眼。正像陈子龙说过的:“以沉挚之思,而出之必浅近,使读者骤遇之如在耳目之前,久诵之而得隽永之趣。”美成此词可当之无愧。

(陈振寰)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9 5: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