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西河(金陵) 齐天乐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西河

齐天乐

金陵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怀古诗词在中国诗歌史上是一朵奇葩。历来有不少词人宗匠曾经写过这一类杰出的诗篇。他们面对着“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的胜地,不仅目击到自然界的沧桑,更由此而引起人事兴衰的感触,抒发了他们所能认识到的政治见解和哲理观念。在这种穿插着追念古昔和寄慨当前的诗篇中,往往浮想联翩,表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启发。

周邦彦这首词虽然是隐括刘禹锡《石头城》和《乌衣巷》二诗而成的,但因为他“善融化诗句,如自己出”(张炎《词源》),所以能够做到从通篇景语中见情语,并且能够通过景物描绘的“顿挫”体现怀古之情的“波澜”,使人们触景生情,见微知著。上片一开始就突兀横空而出,点明六代故都金陵是一个“佳丽地”,这一句是从谢朓《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中来,既切金陵,又令人浑然不觉。结尾却又言简意赅地描写燕子的呢喃话旧,时间、地点是在“斜阳里”的故都。以繁华始,以萧瑟终,全词情景的基调就这样显示了。至于“佳丽地”如何从繁华转为萧瑟?那就更妙。经过词人运用了峰回路转、若断若续的手法,金陵的一幅沧桑图景刻画得多么深切,词人感时吊古的枨触又是多么萦回起伏!陈廷焯评周邦彦有云:“美成词有前后若不相蒙者,正是顿挫之妙。”(《白雨斋词话》卷一)顿挫的特色,在这篇怀古词中,应该说是更为显著了。作者在怀古,着眼点是六朝旧事,因历史兴亡之感总括于“南朝盛事谁记”一句中,真是慨乎言之。下面分别作点染。“山围”四句化用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诗意。“莫愁艇子曾系”句从古乐府《莫愁乐》“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句中化出。曾经系过莫愁佳丽的游艇,断崖倒树,触目荒凉,这不分明是“空余旧迹”了吗?接着,词人化用刘禹锡“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境,伤心东望,淮水苍茫(淮水即秦淮河)。“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是以旧时贵族居住区今已沦为平民商业街市来反映人世沧桑。最后,在一片迷茫中,忽然出现了“燕子”飞来的神到之笔。词人化用了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的诗境,借燕子以诉说兴亡,揭示词人心头郁结的无穷感触。

周邦彦这首怀古词的特点,从时间范畴说是如上的断续交织,从空间范畴来说,却又是疏密相间。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就只是泼墨画似的写了“江山如画”,下片就只是集中地写了周瑜,一气贯注,如同骏马注坡,纯属粗线条的勾勒。正如朱孝臧所评:“两宋词人正可分为疏、密两派,清真介在疏密之间。”譬如,词的第一部分以疏为主,词人放眼江山,对作为“佳丽地”的“故国”金陵做了一个全面的鸟瞰。第二部分以密为主,在前面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勾勒:从前面围绕“故国”的山峰,引出了后面的“断崖树”,以至想象中的“莫愁艇子”;从前面的“清江”,引出后面的“淮水”;再从前面的“孤城”,引出后面的雾中“半垒”和月下“女墙”。这就好比电影镜头,冉冉扑来的不再是远景、全景,而是中景和近景了。到了第三部分,画面突出的就只是特写镜头:一帧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燕子呢喃图。小小飞禽的对话,可以说刻画入微,密而又密。“相对”,是指燕子与燕子相对,尽管它们的呢喃本无深意,然而在词人听来看来,却为它们的“不知何世”而倍增兴亡之感。“疏”利于“写大景”(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二),写出高情远意;“密”利于画龙点睛,写出“小景”,写出事物的不同一般的特征。

总的来说,此词艺术技巧是极其精湛的,它不正面触及巨大的历史事变,不着丝毫议论,而只是通过有韵味的情景铺写,形象地抒发作者的沧桑之感,寓悲壮情怀于空旷境界之中,并使壮美和优美相结合,确是怀古词中一篇别具匠心的佳作。但是,这种写法也带来一个显著的缺陷,就是作者究竟为什么要怀古,而与怀古同时的感今,其内容又如何,不免含糊带过,显得词意为词采所掩。含蓄深沉,确是这首词作的优长,但思想脉络却不够醒豁。这可能正是钟嵘所说的“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诗品·总论》)的缘故吧。

(吴调公)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