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西河(和王潜斋韵) 曹豳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西河

曹豳

和王潜斋韵

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 谩哀痛,无及矣。无情莫问江水。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堕泪!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只今寂寞薮泽里,岂无人、高卧闾里,试问安危谁寄?定相将有诏催公起。须信前书言犹未?

曹豳与同时代的王万、郭磊卿、徐清叟以能在皇帝面前直言敢谏而闻名,当时被称为“嘉熙四谏”。存词二首。据《宋史》本传等有关史料所载,曹豳与王埜(潜斋)同为浙江人,同在宁宗朝先后中进士第,在政治上两人有着共同的爱国进步主张。因此,曹豳写作这首“和王潜斋韵”的《西河》词就绝非偶然了。

王埜的《西河》,一开篇就托词责问苍天,曹词则直率归结到人,责问:“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何人?所指的对象,词中不言自明。王词引理宗端平元年献陵图一事表达内心的忧国结愁,曹词则化用曹操《蒿里行》诗句“百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入词,对人民横遭屠戮的惨况满怀同情,深感悲愤,对南宋当权者昏庸腐败、丧权辱国的行径含恨不已,语带讥刺。王词叹老抱恨,感慨:“千古恨,吾老矣。”曹词宽慰他不必空自悲伤:“谩哀痛,无及矣!”王词吊淮水、望江水,扼腕揾泪,悲愤难已。曹词用新亭对泣事,感叹并讥刺南宋当权者无意恢复中原,优柔寡断,尸位误国,隐含王导语:“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邪?”激励友人共同寻求抗战救国的良策,来扶危图存。王埜当时被劾下台,不在其位,词中慨叹纵有雄心,无所寄托。曹豳语重心长地感叹如今有才能的人埋没于草野之间,指望谁来扶危安邦!其实,曹词有着弦外之音:“高卧闾里”隐居不仕的王埜,正是可以负起国家安危之责的人才。因此,两首词的结韵表现出作者的不同情怀:王埜在沉痛中虚幻地呼唤着历史人物张骞,曹豳却冷静地着眼于客观现实,将真诚信赖的目光投向自己的老友:“定相将有诏催公起,须信前书言犹未?”积极唤起绝望中的王埜,坚信不久他将东山再起,承担张骞似的重任,扶危安邦,收复中原。

将曹豳和词与王埜原词两相比照,可以看出,曹、王两人不仅在政治大业上是志同道合的战友,在文学事业上也是切磋琢磨的词友。两人词作在格调上同声相应,在旨意上同气相求,思想与艺术彼此呼应契合。王埜原作在前,填词时不必受韵字次序的限制,曹豳和词在后,填词时须严格依照王埜原韵原字的次序。面对难题,他的和词运转自如,熨帖无间,在词的格律上与王词既环环相扣,又自然流丽,在词的情致上与王词既息息相应,又新意叠出。曹词的整个基调比王词显得高亢,激越,明快,其中充满对战友与词友一片拳拳之忱。当然,这也是对国家、对人民的拳拳之忱。

(吴翠芬)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