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西江月(黄陵庙) 张孝祥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西江月

张孝祥

黄陵庙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秋八月,张孝祥离开湖南长沙,到达湖北荆州(今江陵)任职。这首词是他在赴湖北江陵的途中所作。词题一作“阻风三峰下”。词句亦稍有差异。他在给友人黄子默的信中说:“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黄陵庙在湖南湘阴县北的黄陵山。相传山上有舜之二妃娥皇、女英庙,故称黄陵庙。可见孝祥在赴任途中曾为大风所阻,然而他的词情不是在正面描绘汹涌澎湃的波浪,而是着眼于波臣风伯的“善戏”。因此词人倾注了浓烈的主观幻觉色彩。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起两句写舟泛湘江一路行来的景色。只写“一船明月”、“千里秋江”,其他美景堪收、旅怀足慰之事,不必细数。以下转入黄昏阻风情事。“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由自我想象而进入一种主观幻觉心理的境界。词人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况,相反地抒写作者幻觉的意象,水神怀着深情地挽留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象。晚霞映照的水面,闪动着像鱼鳞般的波纹。这种浪漫手法,把现实与想象,幻觉心理与时空变化,非常和谐地凝聚在一幅画面上,使人感到亦幻亦真,从而增强了词的艺术魅力。

下片即景抒情。“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面对风遏行舟的情状,词人此刻的心境,犹如苏轼《定风波》词中所写“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那样处之泰然。不过他的潜在心理还是切望风向转变。如果明天能够转为顺风的话,那么今天露宿在江边也是心情舒畅的。

最后以“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收结,别具情味。《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歌舞曲。“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市城西,面临洞庭湖。这里前一句写一阵阵江中波涛的声响,就像水府在演奏美妙悦耳的乐章。这种生动的比喻表现出词人丰富的想象力。后一句则是揭出他内心的意愿,当行舟到达岳阳时,一定要登楼眺望雄伟壮阔的洞庭湖面的自然风光。

张孝祥一生英姿奇气,如果说在《念奴娇》(洞庭青草)词中以吸江酌斗、宾客万象的豪迈气势,使南宋魏了翁为之倾倒,盛赞此首“在集中最为杰特”(见《鹤山题跋》卷二),那么在这首词中浓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奇幻的艺术想象,同样显露出他的杰出才华和独具的词作风采。

(曹济平)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