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西江月

张孝祥

题溧阳三塔寺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词有“寒光亭下水连天”之句。厉鹗《绝妙好词笺》引《景定建康志》载此词,云是“题溧阳三塔寺”。证以南宋岳珂《玉楮集》有诗题称“三塔寒光亭,张于湖书词寺柱”, 《于湖词》中别无涉及寒光亭者,当即是此篇。别本或题“丹阳湖”,或题“洞庭”,似仅就“湖”字结合词人行迹立题,而于“寒光亭”未能切合。《景定建康志》又云三塔湖一名梁城湖,在溧阳县西七十里。则三塔寺是傍三塔湖而建,寒光亭又在湖边。《于湖居士文集》卷十一有《过三塔寺》七绝二首,其一:“湖光潋滟接天浮,风卷银涛未肯休。夜岸系舟来古塔,不妨踪迹更迟留。”其二:“层峦叠嶂几重重,万顷烟波浩渺中。钓艇未归饶夕照,耳边芦苇战寒风。”从诗中“芦苇战寒风”看,那次到三塔湖是在深秋季节,而三年后的这一次重来,则是在春天了。

词起句“问讯湖边春色”, “问讯”即问候。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江东》诗:“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讯今何如。”“问讯何如”就是问候起居。此词问候的对象不是某人,而是“湖边春色”。因为前此已经来过,重来如见故人,故尔致意问候。“湖边春色”者,不止于下文写到的丝丝绿柳,举凡湖中春水,岸上春花,堤边春草,林间春鸟,统在其中。词人对于“湖边”的情意如此殷勤,“重来又是三年”一句说出了所以然。一是这样的地方,他本来就已经很喜欢,虽只是偶然路过,也一则说“不妨踪迹更迟留”,再则说“不妨留滞好”(《三塔寺阻雨》);如今重到,其喜悦可知。二是这次重来,距前次又隔三年了,几年未到,蕴积的感情自然深厚。一般人重游旧地时,往往也会有这样的情感冲动。这一句句子极平常,字面也不起眼,却是颇有意思,说出了人人心中所有而不一定要说出来的话。

上两句人还未到三塔寺,心却已先到了。下一句“东风吹我过湖船”,这才开始出场。“过湖船”是驶过湖面的船,盖是过湖而抵达三塔寺也。“东风”吹送,一应“春色”; “杨柳丝丝拂面”,再应“春色”。助顺东风,定知心意;拂面杨柳,似解人情,与词人重来问讯热切之心,互相映衬。这时也还不过是泊岸系舟耳,已写得如此神完气足。则当词人重入三塔寺以后,又将如何写景抒情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出乎读者的意料,过片既不承接上片描写意脉,也全然换过了一副感情,以纯理性的笔墨,吐出了自从仕宦以来,痛感世路崎岖的一腔幽愤。“已惯”者,是经历过多次人生道路上浮沉曲折之后的感悟之言。词人有志于恢复中原的事业,支持主战派的主张,但不赞成急功近利,要先以自治自固为根本,又建言广开用才之路,颇得到宋高宗的嘉许。但政府中仍是主和派掌权,好凭私见排斥异己,词人空有长才锐气,未得大用,反被一再论罢,不由得意冷心灰,想离开污浊的政治旋涡,向自然界寻求宁静的环境以解脱心中的烦恼。“此心到处悠然”的“到处”便是这一类的去处,三塔湖也是其中一处。这样过片两句就与上文发生了内在的联系。其实,三塔湖并非词人所到过的风景最美的地方,三塔寺也只是一座颇为破败的寺宇。——《于湖文集》中有一篇《重修三塔偈》,其中说:“三塔虽在,四壁常空。仰众佛之尤奇,念残僧之益少。”《三塔寺阻雨》诗也说这里是“市迥薪刍少,僧残像教空”的。词人爱这里,岂不是因为它冷落衰败的境况恰可引为同调,而壮阔纯美的湖上风光又正契合心怀么?所谓“悠然”,正是暂脱尘嚣试忘痛苦时的心境。

陶渊明《饮酒》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词人“悠然”之下,又见到了什么呢?是“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词人在三塔寺望湖所见之景多矣,有“苍山在烟外,高浪与天通”,有“凉风撼杨柳,晴日丽荷花”,有“钓艇未归饶夕照”(均见其有关三塔寺诗)。而这里独拈出水天之间飞鸥一片之景,当非无故。盖亦渊明“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之意。写景之中,即寓情感,与“世路”句作反照,又写出了此心的“悠然”。陶在“飞鸟相与还”之下续云:“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词人也说过:“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念奴娇·过洞庭》)词写到“飞起沙鸥一片”便结束,那么结末两句的“真意”,我们也可于其无言处会之。

(陈长明)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