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念奴娇(留别辛稼轩) 刘过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念奴娇

刘过

留别辛稼轩

知音者少,算乾坤许大,着身何处?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寻归路。多景楼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虚名相误,十年枉费辛苦。 不是奏赋明光,上书北阙,无惊人之语。我自匆忙天未许,赢得衣裾尘土。白璧追欢,黄金买笑,付与君为主。莼鲈江上,浩然明日归去。

〕 ① 词题一作“自述”。

这首词大约写于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据郭霄凤《江湖纪闻》说:刘过性疏豪好施,辛稼轩客之。刘过因母病告归,囊橐萧然。稼轩为其筹资万缗,买船送归。刘过感其知遇之恩,因自叙其生平抱负,赋词留别,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作者没有使用比兴象征一类的艺术手法,而是直抒胸臆,慷慨陈词,气势雄伟,风格粗犷,但粗中有细,浅中有深,直中有曲,确如刘熙载所说:“刘改之词,狂逸之中自饶俊致。”

刘过是位有血性的爱国词人,被誉为“天下奇男子”。他东上会稽,南窥衡湘,西登岷峨,北游荆扬,“上皇帝之书,客诸侯之门”(刘过《独醒赋》),但始终没有得到朝廷的重视和任用。因此,他在词的开头,便以大气包举之势,深沉而直率的笔调,明确提出“乾坤许大,着身何处”的问题,说明在偏安的东南,像他这样的志士根本没有立身之地,更不要说能有施展抱负的机会,谱写出了振起全篇的主旋律。接着,他便围绕“着身何处”,泼墨似的叙写了自己对“功成”与“归路”的看法。他无官无职,如果要等“功成”才肯“身退”,则何时才能归隐!此语甚为苦涩,亦痛快,亦悲咽。接着在写自己的归隐理想时,却是另一副笔墨,他不再直接倾诉,而是通过想象加以描写,从表面上看是歌咏多景楼的壮丽,赞美垂虹亭的英姿,悬想醉眠秋雨的乐趣,实际上是抒发自己归隐江湖的感情,寄托自己的理想。把虚景同实情融为一体,寄实于虚,以虚衬实,收到虚实相映、深婉清丽的艺术效果。接着结束上片,仍归感慨。他十年辛苦求名,终成枉费,深叹虚名误我。南宋志士所谓“名”或“功名”,是与抗金恢复中原的事业联系起来说的,而以入仕做官为其阶梯。刘过多年努力,始终未如所愿,而岁月蹉跎,年华老大,故有“虚名相误”之叹。此两句仍承上“直待功成”两句表达求官不得的愤懑,而更为直率,怨意亦深。

在偏安的东南,刘过为什么没有立身之处呢?是刘过缺乏文学和政治才华吗?这是每个读者读了词的上片之后都要提出的问题,故作者于换头之后,不是另辟境界,而是过变不变,直截了当地回答了上述问题。“不是奏赋明光”(明光,汉代宫名,武帝时建)三句,从反面落笔,说明他之所以不遇,既不在于他没有文才,不能向皇帝奉献辞赋,也不在于他不能“北阙上书”,陈述治国安邦的良策,以辅佐明主;“我自匆忙”二句,正面说明他之所以不遇,主要在于“天未许”,在于皇帝不赏识他,不重用他。这段议论,节奏明快,语言犀利,对比强烈,句句斩钉截铁,字字有扛鼎之力。接下去“赢得衣裾尘土”六字,用晋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句意,描写了自己都门失意的窘迫状态,倾诉出自己“知音者少”的苦衷,语言形象具体,笔墨深婉浓丽,前后五句,一浓一淡,一疏一密,曲折多变,词曲意深,极妥溜疏宕之致。

诗贵浑成,对于词来说,也是这样。作者在说出自己落拓不遇的原因和不待功成即退的归隐意愿之后,便一气呵成,向稼轩告别。这里的“临别赠言”很是别致,不提大事,不说友情,而说“白璧追欢,黄金买笑,付与君为主”。盖刘过并无一官半职,与稼轩为文酒之交,分属宾客,相聚时颇有追欢买笑之事,这在宋朝的达官贵人,例多风流韵事,稼轩也莫能外,有此亦不妨其为爱国主战派。刘过既去,此事即付与稼轩为主,如此说,亦可见二人相与之间,脱略形迹。然后又运用张翰的典故,表示自己决意归隐,怡养心性。而“浩然归去”一语,既有“留别”之意,又道出了自己别后的归宿;既回应了词的开头,又点出了词的本旨。这样结束,水到渠成,辞意俱尽,卒章显志,响亮有力。

总之,本词用通俗的语言,明快的旋律,把满腔的悲愤向朋友倾吐出来,丝毫不加掩饰,生动活泼,情致婉转,自然成文,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薛祥生)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2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