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浣溪沙 韦庄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浣溪沙

韦庄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 指点牡丹初绽朵,日高犹自凭朱栏,含颦不语恨春残。

此词在过去多家评释中都被理解为春愁或者伤春。然细细揣摩文本,则恐怕是别有深意。

“清晓”是指天蒙蒙亮的破晓时分,此时太阳尚未升起,前夜的寒气还笼罩在大地上没有完全散去。然而,就在这光线并不充足、寒意颇浓之时,女主人公竟然已经梳妆完毕。古代女子的梳妆乃是一件十分烦琐的事,我们完全可以推想她的起床时间一定是在夜阑人静的半夜。如此违背情理的举动表明她根本无心入眠。那究竟是什么事情让她如此激动呢?答案立刻给出——原来天一亮便是寒食节了。因此第二句关于她头饰的描写中会特别提到一件特殊的饰品——柳球。这种以柳枝弯曲而成的小球是寒食节时妇女们的必备妆饰。此刻,它正十分有风致地斜插在鬓发的珠翠之间。“袅”字形象地勾绘出柳球随着主人身形的摆动而左摇右曳的活泼形态,似乎正暗示着主人的心情也如俏皮的柳球一般正跃跃欲出。女子对镜自照,满心欢喜,便迤逦走出闺房。“直”字表现出她的兴高采烈。显然,自信和兴奋正洋溢在她的心间。带着这种愉快的心境,她来到堂前,发现牡丹在清晨露珠的滋润中悄悄绽开了新的花朵,那欲放还收的情态是那么娇羞。这使她不由得驻足花前,品评赏玩。大概这花儿正与她的情形相似,都在以自己生命中最美丽的一刻迎接曙光,希望能在阳光普照大地时尽情展示自己的美。那么女主人公到底在渴盼什么呢?这当然要从寒食节的民俗方面去找寻答案。唐诗之中多有对寒食习俗的记载,比如“自从关路入秦川,争道何人不戏鞭。公子途中妨蹴踘,佳人马上废秋千”(明皇御制《初入秦川路逢寒》); “晴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彩绳拂花去,轻毬度阁来”(韦应物《寒食》); “今年寒食好风流,此日一家同出游”(元稹《寒食日》)。可见逢此节令,人们都要外出游春嬉戏,嬉戏活动多为男子蹴鞠,女子荡秋千。韦庄自己在其组诗《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饮》中也曾用“马骄风疾玉鞭长,过去唯留一阵香。闲客不须烧破眼,好花皆属富家郎”和“淡红香白一群群”来描述寒食时女子出游的盛景,勾绘其“撩乱送秋千”的欢快,并以“可惜数株红艳好,不知今夜落谁家”暗示寒食节时女子出游似还带有寻觅意中人的意图。由此,我们完全可以明白词作之中女主人公半夜梳妆,清晨下堂,欢愉赏花的缘故,因为她正兴高采烈地渴盼着即将到来的出游嬉戏,乃至她根本就已经和意中人约好,要尽情度过这愉快的一天。所以她驻足堂前赏花,大概也是在等待那个出游约会的暗号。然而,随着太阳渐渐升起,时候已经很晚了,女子却还待在原地,独自凭栏。“犹自”暗示女子等待的长久和其心中越发浓重的失望。至末句时,女子的激动与兴奋已经完全消逝。“恨春残”表明在她的心目中,自己的美丽就如春光一般,绚丽而短暂。意中人的失约让她在这美好的节日里只能独守空堂,青春与美只能白白抛却,所以,她的心境终于从高峰跌入低谷。怅恨之情溢于言表。

纵观全词,看似叙事,实则绘情,女子的情感随着时间推移和地点转换由高昂渐趋低迷。而笔触之细腻,更让全词在意脉流畅的同时兼具深邈绵密之美。词作纯用白描,虽也使用了花钿、画堂、牡丹、朱栏等花间常用意象,却能将其融入整首词的清朴风格,熔铸成清丽的美学特征,毫无脂浓粉艳之感。

(韦 乐)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3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