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蝶恋花(海岱楼玩月作) 米芾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蝶恋花

米芾

海岱楼玩月作

千古涟漪清绝地。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宫阙人间世。 霭霭春和生海市。鳌戴三山,顷刻随轮至。宝月圆时多异气,夜光一颗千金贵。

这是米芾在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知涟水军(今江苏涟水)后,登涟水名楼海岱楼玩月之作。米芾在涟水军二年,在其现存十七首词中,标明在海岱楼所作者,至少有三首,这是其中之一。这首词的上片,首先从海岱楼所处的地理位置入手。“千古”一句,总写涟水全境形胜之处。涟水为水乡,当时境内有中涟、西涟、东涟诸水,黄河夺淮入海亦经此地,且东濒大海,北临运河,水乡清绝,故以“涟漪”称之。然后特出一笔,写海岱楼高,拔地而起,“下瞰秦淮尾”,以夸张之笔,极写此楼之高。“水浸”二句承“下瞰”而来,转写水中浸沉着的碧天;然后又由如水的碧天联想到“广寒宫阙”,接触到“月”,从而为下片写月出作好铺垫。但这里写“广寒宫”,并非实写,而是由水中碧天联想而来,作者的笔墨仍然是倾注于“人间世”,上片用笔,皆在“人间世”三字上凝结,“广寒宫”也是为修饰“人间世”而出现的。词的下片才写“玩月”。但首句却不去写月,而是写“海市”。“海市”即我们常说的“海市蜃楼”,晋伏琛《三齐略记》和宋沈括《梦溪笔谈》等文献都曾叙述过“海市”的繁华热闹。但这首词中的“海市”,乃是虚写,实际上只是写海,从而再次为月出作铺垫。经过再三铺垫,曲曲折折,千呼万唤之后,才是月亮出海:“鳌戴三山,顷刻随轮至。”鳌戴三山,系我国古代神话。“三山”,指海中的仙山方壶(一曰方丈)、瀛洲、蓬莱,山下皆有巨鳌(大龟)“举首而戴(顶)之”, “三山”因此不再漂浮移动(详见《列子·汤问》)。“轮”,指月亮。梁刘孝绰《望月诗》“轮光缺不半,扇影出将圆”、唐杜甫《新月》诗“光细弦欲上,影斜轮未安”,其中的“轮”皆指月亮,故月有“月轮”之称。古人以为月亮是从海中出来的,故唐张九龄《望月怀远》诗有“海上生明月”、李白《把酒问月》有“但见宵从海上来”句,卢仝《月蚀》诗说得更清楚:“烂银盘从海底出。”这自然是误解。米芾这两句写月出,倒不像前人那样直截了当,表面看来是写“三山”随月轮而至,似以写“三山”为主。月未出时“三山”暗,月出则“三山”明,好像顷刻之间来到眼底。这实际上还是写月,“三山”只是作为月的被动物出现的,貌似“三山”至,实即月轮出。这是一种借此写彼的笔法。这两句不仅充满了神话色彩,而且写得神采飞动,“顷刻”一词,写月轮出海,凌厉之至,神气倍生。词中真正写“玩月”,只是最后两句:“宝月圆时多异气,夜光一颗千金贵。”“夜光”,指月亮。屈原《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王逸注:“夜光,月也。”夜光又为珠名,故以“一颗千金贵”称述之,这是巧借同名之珠以赞美圆月之可贵。这两句,前句重在其“异”,后句重在其“贵”。因其“异”,始见其“贵”。一轮明月,不知产生过多少神话,神奇之至,亦美妙之至,月也因此而提高了身价。古人又把月视为群阴之宗,崇拜备至。这两句包含着作者对于月的种种幻想与评价。这里写的是圆月,尤为古人所重视,其价值也更高。米芾是爱月的,在他现存的十七首词中,写到月的就有六首。

米芾的这首词,气魄很大,充满了一种奔逸绝尘之气。全词几乎无一句不具有这样的特点。如“海岱”两句,作者站在海岱楼头下瞰,是不可能“瞰”到“秦淮尾”的。这是他的博大想象,千里之远,近在咫尺。作者神思飞驰,大有凌空飞天之势。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有类似的想象,多有博大之境。“水浸碧天”、“广寒宫阙”等句,妙于浸染,景象宁静而浩瀚,使天上人间浑为一体,这又很像他的气象迷离的山水画。“鳌戴”两句则转为沉着飞翥,超逸绝尘,倏忽千里。持平而论,米芾的这首词应该是一首“豪放词”了。而这种词,在北宋当时的词坛上,除了苏轼等少数词人之外,其他并不多见。苏轼、王安石等对米芾都格外垂青,他们都发现了米芾在文学上的真价。此外,米芾的好洁成癖的个性,在这首词中也有明显的表现。这首词的选材造语,无一尘杂,皆给人以玲珑圣洁之感;且又异象迭生,或静或动,无不超妙绝俗,使人如置身于绝无烟火气的广寒宫阙。米芾的其他词作,也往往具有这种圣洁绝俗的精灵之气,这在当时的词坛上,显然也是可贵的。

(邱鸣皋)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