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忆仙姿 李存勗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忆仙姿

李存勗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凤。长记欲别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这是一阕忆旧抒感的小令词。曾宴,点明往事。桃源深洞,用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二女仙事,喻作者与伊人相遇,此指代伊人居处。舞凤,即凤舞,见《山海经·大荒西经》:“有西王母之山……鸾鸟自歌,凤鸟自舞。”为叶韵,乃倒用,言伊人如凤之舞。清歌凤舞,风光何等旖旎!这些,作者已陷入沉思而为之陶醉了。更使他念念不忘的,是伊人含着眼泪出门送别的眷恋情景。可是这一切,已如梦幻,永无再现之期,而当前目接的,只是一弯残月,满地落花,浓浓烟霭,一派凄凉光景。

这阕仅三十三字的小词,前后章法,较然可按。昔年的歌舞盛况在前,今日的萧索离情在后,承前启后,中间转折的则是两个“如梦”。诗有诗眼,词亦有词眼,这四个字实为本词之眼。如梦者,昔年之事如一场无凭的春梦;昔年之景,只能在梦里再现;昔年之侣,除非在梦里相逢。叠用两个“如梦”,显得更为惆怅,更为感伤。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今昔情景的悬殊,“如梦”两字才有着落;如果今昔环境无甚差异,变化不大,怎会有“如梦!如梦!”之感呢?残月乃夜阑之景,落花烟重乃暮春之景。伤心人别有怀抱,才会有凄凉的感觉;这样写,才能烘托萧瑟的气氛,且言尽而意不尽。

按宋苏轼《如梦令》词序:“元丰七年十二月八日,浴泗州雍熙塔下,戏作《如梦令》阕。此曲本唐庄宗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庄宗作此词,卒章云:‘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因取以为名云。”初期的词,调名往往与内容相应,如《女冠子》咏女道士,《渔歌子》咏渔父、隐士,《忆江南》怀江南景物等。《全唐诗》亦收此词,但“欲别时”作“别伊时”;诚如是,则《忆仙姿》确有所指所忆。唐人每以遇仙指游冶之事,此中有人,呼之欲出矣。昔年鸾歌凤舞,惜别依依;而今凤去鸾飘,玉人杳然;夜阑不寐,足见情深愁重。

作者李存勗,即后唐庄宗。新旧两《五代史》都说庄宗习《春秋》,通大义,洞晓音律,《五代史补》还说:作战时,士卒齐唱他自撰的曲子词,“人忘其死”(《五代史补》)。可惜那些鼓舞士气的壮词,都没有留传下来,今天所存的四阕词,显然都不能用于战场上。一个“善骑射,胆勇过人”的桓桓武夫,能写出这样缠绵悱恻的小词,确是不可多得的。

(黄清士)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