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河满子 晏幾道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河满子

晏幾道

绿绮琴中心事,齐纨扇上时光。五陵年少浑薄倖,轻如曲水飘香。夜夜魂消梦峡,年年泪尽啼湘。 归雁行边远字,惊鸾舞处离肠。蕙楼多少铅华在,从来错倚红妆。可羡邻姬十五,金钗早嫁王昌。

本词反映歌伎的不幸身世。首两句通过绿绮琴、齐纨扇传达出女子的幽怨,她的心情是借琴声曲曲传出的,一如小晏《菩萨蛮》所写的“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江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齐纨扇,指歌舞时所持的团扇,“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公子王孙,征歌选色,纵情狂欢,真是所谓“肯爱千金轻一笑!”惜乎时光易逝,红颜难驻,一旦憔悴,就被遗弃,犹如秋扇见捐。古诗《怨歌行》云:“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这大概就是琴中所诉述的心事吧。

接下去指斥了那些薄倖年少。五陵,本指汉代长安的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一带豪富聚居之地,这儿是借指。“浑薄倖”,形容那些贵游子弟,简直都是负心的无赖,他们轻薄浮浪,犹如水面浮花,倏尔远逝。“正忆玉郎游荡去,无寻处。”(顾敻《杨柳枝》)这里也透露出知音难求、终身无靠的苦闷。以下两句,使用典故,作出了概括。“夜夜”句用宋玉《高唐赋》巫山神女事。李商隐《无题》诗中有“神女生涯原是梦”之句,即由此而来,后来“神女”成为“青楼倡女”的同义语。“年年”句,则用张华《博物志》“舜死,二妃泪下,染竹成斑。妃死为湘水神,故曰‘湘妃竹’”之事,借以写出歌伎内心的痛苦。

下片承接上文,叙述歌伎在强颜欢笑中度过了青春时光,一旦容颜衰老,就此“门前冷落车马稀”,那种“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的景况再也不会出现。“归雁”句,写她怅望长空,怀念远人,但见雁群排列成字,飞回南方,却收不到薄情郎的片纸只字。“惊鸾”为自喻。古时称妆镜为“鸾镜”。刘敬叔《异苑》载:“罽宾王有鸾,三年不鸣。夫人曰:‘闻鸾见影则鸣’,乃悬镜照之,中宵一奋而绝。故后世称为鸾镜。”这里说她揽镜自照,看到自己为相思所苦的憔悴容貌,十分惊忧。继而又联想起还有多少青楼女子,自恃丽质天成,引人爱慕,待到“暮去朝来颜色故”,只能独处神伤。铅华,本指搽脸之粉,曹植《洛神赋》云:“芳泽无加,铅华不御。”此处借喻浓妆歌伎。

末尾两句笔锋忽转,化用崔颢《古意》诗意:“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自矜年最少,复倚婿为郎。舞爱前溪绿,歌怜子夜长。闲来斗百草,度日不成妆。”着意渲染了邻姬早嫁贵人、享尽荣华之可羡,以此作为衬托,使本词女主角沦落风尘的憔悴形象显得更为突出。

作者之父晏殊写过一首《山亭柳》,内容与本词相似:“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全词以叙事为主,从歌者色艺超群、获得缠头无数的盛时写到她沦落江湖、残杯冷炙的暮年,并以知音难求、泪湿罗巾作结。在手法上与俗词接近。而这首《河满子》则与之完全不同,不直接叙事、不使用口语,而是运用典故,注意对称,如“魂消梦峡”与“泪尽啼湘”;并且雕琢刻镂,辞采华丽,如“绿绮琴中”与“齐纨扇上”;还求含蓄曲折,化用前人诗意,如“邻姬十五”、“早嫁王昌”。相比之下,二者在手法上可说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对于歌伎的悲惨遭遇,则都抱着同情的态度。

(潘君昭)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4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