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河传 温庭筠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河传

温庭筠

湖上,闲望。雨潇潇,烟浦花桥路遥。谢娘翠蛾愁不销。终朝,梦魂迷晚潮。 荡子天涯归棹远。春已晚,莺语空肠断。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

宋代胡仔说:“庭筠工于造语,极为绮靡,《花间集》可见矣。”(《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七)温庭筠的许多艳词都是蹙金结绣,密丽繁缛,用实字写实景、实物;但另外他也善于运用疏宕的文字写景抒情,如本词就是以淡墨化染而出,两者都可说是“工于造语”。

本词以湖上迷离雨景为背景,写荡子春晚不归、思妇惆怅之情。《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云:“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倡家女,即歌伎。本词女主角也是歌伎而为荡子妇。词中“谢娘”为“谢秋娘”之简称,本来是唐代一歌伎的名字,后来成为歌伎的泛称。荡子,指长期远游不归的人,并不是后世所说的浪荡子。可以看出本词就是从这首古诗脱胎而来。

上片一开始就指明地点,是在湖上;“闲望”,是一篇之主。关于“闲望”的内容,预先并未说破,而是逐步透露。她极目远眺,但见春雨潇潇,烟浦花桥隐约可见,那儿曾是两人游宴之处。周邦彦《兰陵王》词亦有句云:“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如今远远望去,却是濛濛一片,什么都望不见,看不清;这些就是“闲望”时所见的景色。“翠蛾”句描绘思妇愁眉不展,相思难解,这是她“闲望”时所怀的愁情;这种愁情使她从早到晚心事重重,梦魂犹牵系于水上,盼行人客舟归来。一“迷”字很形象地绘出了这种心情。潮声本易使人联想起客舟和舟中之人,由潮及人,又直接勾起下片首句。

下片叙述思妇闺怨。荡子飘泊天涯,归棹杳无音讯,思妇在湖上望断云水,也盼不到归舟远客,这里方始点出“闲望”的用意所在。春意阑珊,莺语如簧,只令人愁肠欲断,此是念及客舟去远时的失望之情。“若耶溪”本是西施浣纱之处,用来借指思妇住所;那儿长堤垂柳,依依拂水,昔日郎曾骑马来访,如今柳色依旧,伫立长堤,却听不到旧侣重来的马嘶之声。虽然内容已从湖上转到柳堤,但仍然归结到荡子迟迟未回,而且又与上面的“闲望”相互关联。湖、堤两处都无踪影,其失望为何如!

《青青河畔草》以直抒胸臆为主,和《诗经·鄘风·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以及《汉乐府·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手法相同,都是直率大胆,感情强烈而一泻无遗,不加掩饰。相较之下,本词显得情致缠绵,含意宛转,极尽低徊留连之致,思妇的身份、所处的环境以及盼望之心、失望之情,融合在景物描绘之中,通过逐步透露,间接道出,亦即以“含蓄”、“暗示”的方式来反映。这就是说,在写作手法上,本词与《青青河畔草》是完全不同的。

在音律方面,本词也很有特色,可说是促节繁音,变化多端。内容起伏,句法也随之长短不齐,二、三、四、五、七字句错杂使用,并且换韵频繁,曲折尽情,显得结构复杂而富于变化,想来演奏时悲管清瑟,抑扬宛转,必能丝丝入扣地表达出思妇内心的无限哀怨。

(潘君昭)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2:4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