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沁园春(梦孚若) 刘克庄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沁园春

刘克庄

梦孚若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这首词借写梦境以怀念朋友,抒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作者在这里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以“梦境”前后思想感情的变化,拨动着读者的心弦,具有艺术感染力量。

方孚若名信孺,是作者的同乡,又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在韩侂胄伐金失败之后,曾奉命使金,谈判构和条件,驳回金人的苛刻要求,“自春至秋,使金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宋史》本传)。金帅以囚或杀相威胁,始终不屈,置生死于度外。仕途中屡遭降免,年仅四十六而卒。这首词写作时间尚难确定。作者另有《梦方孚若》诗二首,作于淳祐三年(1243),可能与此词作于同时,那就是写于方孚若身后二十一年,系悼念之作。

词的上片写的是梦境。这是一场意气飞扬的美梦。作者梦见和方孚若相逢之后,一同登临游赏“宝钗楼”和“铜雀台”,吃的是用东海的大鱼切成细片的“鲸脍”,乘的是产自西北地区的最好的骏马“龙媒”。他们就像是刘备、曹操一样的英雄豪杰,在搜罗天下四方的“剑客奇才”,数量之多可用千辆车子装载。作者笔下展现的图景,正是封建社会的志士仁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身居要职,政治上大展宏图,可谓志得意满。

这是作者有意虚构的情景。宝钗楼、铜雀台皆在北土,此时早已沦陷,自然无法登临赏景;长鲸天马代表美食佳骑,并非实物;作者和方孚若在政治上的作为,自然无法同刘备、曹操相提并论。但是,作者的这类描写还是有一定的生活依据。据《宋史》及作者所为墓志铭记载,方孚若为人豪爽,视金帛如粪土,尤好士,所至从者如云。闭户累年,家无担石,而食客常满门。这段描写在虚构之中还可看出一点真实的影子。作者结合实际生活,融化历史题材,虚实相间,而以虚为主,表现出豪迈爽朗的气魄。

词的下片写梦醒之后展示的现实的景象。晨鸡无情地唤醒美梦,使作者不能不面对迷茫惆怅的现实。梦境值得留恋,但实际的境遇却是这样的残酷无情:“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这是作者与方孚若共有的无可奈何的叹息,但绝不是绝望的悲鸣。作者还怀有强烈的希望,幻想能像李广那样在国家多事之秋建功立业。刘克庄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已濒于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境地。他一生经历了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五朝,仕途历尽波折,四次被罢官,因此,怀才不遇之感,黍离哀痛之情,在他的诗词中常有流露。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作者的这种真情实感。挚友已作故人,恢复国家统一的事业更难以实现,感旧生哀,一腔凄凉悲愤的感情发泄无遗,伤时忧国的思想就是这样充分地表现出来。下片描写以实为主,跟上片恰成强烈的对比。

作者在表现思想上的矛盾,表达自己一以贯之的爱国感情时,用的不是秉笔直书的手法,却更加巧妙地引用历史故事,做到虚实相彰,使主题思想表达得更加充分,更为深刻。词中写道:“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基本上引用《史记·李将军列传》的原文,汉文帝对李广说的话:“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字句相差不多,只是把《史记》原文稍加点改,用在词中,显得自然妥帖,并赋予这个典故以更新的含意。时局是这样危急,国家正处在多事之秋,正该用李广这样的名将,而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根本就没有这种机会,怎能不叫人“凄凉感旧,慷慨生哀”呢?冯煦在《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说:“后村词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其生丁南渡,拳拳君国,似放翁;志在有为,不欲以词人自域,似稼轩。”这首词较好地体现了作者“拳拳君国”和“志在有为”的思想。

(李国章)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4: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