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沁园春 王炎午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沁园春

王炎午

又是年时,杏红欲脸,柳绿初芽。奈寻春步远,马嘶湖曲;卖花声过,人唱窗纱。暖日晴烟,轻衣罗扇,看遍王孙七宝车。谁知道,十年魂梦,风雨天涯! 休休何必伤嗟。谩赢得、青青两鬓华!且不知门外,桃花何代;不知江左,燕子谁家。世事无情,天公有意,岁岁东风岁岁花。拚一笑,且醒来杯酒,醉后杯茶。

王炎午的词,仅存这一首,初见于《元草堂诗余》卷下。王炎午是文天祥的同乡(庐陵人),淳祐间补太学生。临安陷落后,他去拜谒文天祥,尽出家资,以助军饷,并在文天祥幕府参与军事;文天祥被俘之后,他作了“生祭文”,激励文天祥死节,自己也成了南宋的遗民。了解了作者的这番情况,对理解这首词很有好处。

这首词作于宋亡之后,全词借伤春感怀,表达故国之痛。词的上片从春景入笔,以较多的文字写春光骀荡,金勒宝马,游人如醉,而于结处转折,点明所写诸般春景皆系往日陈迹;下片则转写感慨,抒发目前情怀。两片虽然境况迥异,时间跨度较大,但却用“谁知道”三句为桥梁,将两片紧紧连成一体。全词结构,骨架意脉,大率如此。

词的上片,由三层内容组成。起三句为一层,总写春色明媚。作者选取杏与柳作为描绘春光的代表。杏、柳都含有春的诗意,宋祁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玉楼春》),元稹名句“春生柳眼中”,都是最好的说明;尤其是柳,最占春光之先,有唐成彦雄《柳枝词》“东君爱惜与先春”为证。作者用杏的“欲脸”、柳的“初芽”,传达了早春的气息。“脸”“芽”在这里都作动词,是说杏花欲露脸,柳眼欲抽芽,正是新春景象。而这番景象,与往年一样,“年时”即往年,这里是指南宋灭亡之前。作者在写春光之前,先着一句“又是年时”,是寓有感慨之意的。照通常的思维顺序来说,这一句应当放在杏柳之后,可是作者却故意提在句首,正是为了要加重表现这种感慨。“寻春步远”直至“看遍王孙七宝车”,共七句,是第二层。写人们的游春、赏春活动。如果说前一层重在写“自然”的话,那么,这一层就是侧重写“人事”了。这七句中有一条时间发展的暗线。“寻春步远”,时为早春,故“春”要“寻”,步(走路)要“远”;水滨对于春的信息有特殊的敏感,故白居易《曲江早春》说“可怜春浅游人少,好傍池边下马行”,这里则是“马嘶湖曲”,明写马嘶,暗写游人。——这都是喜游早春的人,在寻找那种“绿柳才黄半未匀”的境界。至“暖日晴烟,轻衣罗扇”,则是暮春,已是“出门俱是看花人”的境界,作者也可以“看遍王孙七宝车”了。所以,这一层包括了整个春天的游乐活动。这一层内容很丰富:远郊的寻春,湖曲的马嘶,穿街过巷的卖花声,碧纱窗里的唱歌人,暖暖的阳光,缥缈的晴烟,轻衣,罗扇以及王孙游春的七宝车,一句一景,目不暇接,可又全被词人“看遍”。显然,词人也在赏春。这七句,用一个“奈”字领起,把一片一片的场景联缀成一幅完整的春光图,熔成一个艺术整体。“奈”,奈何,古汉语中的常用句式是“奈……何”(译为“对(把)……怎么样”),这里的意思是说对如此这般的春光,我该怎样去领受呢?显然,词人面对一派升平欢乐景象,深深地陶醉了。结处笔锋急转:“谁知道,十年魂梦,风雨天涯!”从情景极妙处猛然跌入眼前凄风苦雨般的现实中。“十年魂梦”一句,在上述诸多美景与眼前现实之间划了一道历史鸿沟,把那诸多美景隔在十年之前,化成了一场空梦,被一场历史的风雨卷到了海角天涯!“谁知道”云云,是痛心疾首之语,在结构技巧上,它与首句的“年时”相照应,使上片表现出明显的回忆性,同时也为向下片的过渡设下津梁。过片紧承“谁知道”三句,抒发词人十年来郁结于内心的悲伤感慨。但词人却正话反说:“休休何必伤嗟!”(“休休”,犹“罢了,罢了”)词人好像在作自我宽慰,但他马上紧接着说:“谩赢得、青青两鬓华!”从一个“赢”字上,我们看到了词人不可平复的悲愤。他为了挽救南宋危亡,倾家荡产,亲履戎行,出生入死,到头来南宋仍归于灭亡。盘盘皆输,步步艰难,他主观上想赢得的,全都落了空,而且再无扳回来的希望!他所“赢得”的,只有“青青两鬓华”,原来的黑发已成了花白!这些痛心疾首的事实,作者却以一个“赢”字出之,并用一个“谩”(通“漫”,“徒然”的意思,秦观词《满庭芳》:“漫赢得、青楼薄倖名存。”)加以修饰,这正是一种以退为进、翻进一层的笔法,要比正面直说深刻得多,痛心得多。“且不知”四句,“且”,再递进一层,也是这四句的领字。“桃花”句,暗用人面桃花之典讲人事变迁;“燕子”句,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意,寓有凭吊亡宋(从“江左”句可知)之情。“世事”三句,以“世事无情”收束以上沧桑巨变之意,以“天公有意,岁岁东风岁岁花”呼应起句,笔墨仍转回到春天上来。“拚一笑”三句,则紧承“岁岁”句意脉,顺水推舟,交代作者自己在眼下春光之中极度悲苦的生活情态。我们切不要忘记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正是“杏红”“柳绿”的春天,而作者的生活内容却只有酒杯与茶杯了,终日在“醒复醉,醉复醒”中受熬煎,“一笑”须“拚”,痛苦可知。这与上片回忆中的春光行乐图形成了一个极为强烈的对比,从这个对比中,表现了作者的思想立场,他对故国的魂萦梦绕之情和不知燕子谁家的亡国之痛,就不言而喻了。

南宋遗民词,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多趋向托物言志,思想感情比较隐晦。王炎午的这首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总的看来,用笔比较坦率,在南宋遗民词中,属于明快沉稳的类型。在写作技巧上,如上所述,也有不少佳处,而过片特精,竟使两片连接处无隙可寻。词至南宋,特别是宋末,技巧高妙,后人所谓词至南宋而极其工,大约主要是指写作技巧而言。技巧之中,又特重过片,所以张炎在《词源》中说:“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王炎午是个作词不多的人,过片能作如此锤炼,也是难能可贵的了。

(邱鸣皋)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3: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