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江神子 谢逸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江神子

谢逸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飏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谢逸的词,以清丽疏隽著称,《江神子》正是具有这种风格的一首作品。

时节在春暮夏初的时候,地点在野外村郊临水的路边。这时,映入眼帘的,首先是轻风中微微飘扬的酒旗。目光下视,才看到开满杏花的村落里的酒馆。起首一句源于杜牧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词的首句可看成是个独立的句子,以下的写景抒情,都从此时自身所处之境,生发开去。

接着两个三字短句写眼前景象:“水溶溶,飏残红。”一句写水,一句写落花。溶溶,流动貌。碧波粼粼,是令人心清气爽的美景。可是后句便迥然不同了。“飏残红”, “红”本已“残”,何况又“飏”!逢此时刻,古人总是心绪苍凉的。联系全词看,此时见“飏残红”,谢逸兴起的思绪是“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怎么会不心忧神伤?

“野渡舟横”用韦应物《滁州西涧》诗“野渡无人舟自横”。原诗虽写景如画,野趣盎然,但诗人的寥落之感,悠然可见。宋初的寇准把韦诗衍为两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意境仍出一辙。总之,“野渡舟横”四字,暗示“杏花村馆”前的凄清冷落,给予词人的感受,应与“飏残红”同。但接下去一句,情趣又迥异了:“杨柳绿阴浓。”一湾江水,两岸杨柳,绿叶成阴,遮蔽天日,别有一番幽美情趣。“水溶溶”以下四句,在这幅用淡墨扫出的画图中,前两句是近景,后两句是远景;一、四句使人鼓舞,二、三句使人神伤;以景衬情,巧妙地透视出词人感情上泛起的微波。

“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这时,词中才正面显现出人物来。江南山色,连绵无际,目力何能穷尽?这个“远”字,如王维写终南山峰接连不断:“连山接海隅。”(《终南山》)也如杜甫写泰山的绵亘旷远:“齐鲁青未了。”(《望岳》)山远,路遥,所思之人,望而不见,所能望见的,只是“草连空”!这三个字,正如秦观的“天连衰草”。不过谢词的三句是连成一气的。即:所见者是山色烟云,芳草树木,一片大自然景色,所不见者是人!这三句和范仲淹的“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苏幕遮》)的意境很相近,只不过范词委曲宛转,诗情画意,融成一片;谢则铺叙直陈,把满腔心事和盘托出了。

换头三句是“人不见”之后,在词人脑海中展现出的往日里一幅温馨旖旎的画面:楼外夕阳西下,不久,暮霭渐深,晚烟朦胧。在这充满神奇色彩的环境里,一位“晚妆初了”的美人出现了。词人用借代手法,不正面写人的丰姿神采,花容月貌,只闻到她暖融融的脂粉香,只看到她那淡扫的蛾眉。这三句写环境用实笔,写人则虚中寓实,用侧笔。接着,又回到眼前的现实中来,直述其事,加以补叙:“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粉香眉淡,那是在去年,是相见在画屏中的时候。这五句都是记叙往事。“夕阳”三句如“过电影”般的重现脑际,空灵超脱,而“记得”两句,则完全是板实之笔。既见清空,又复质实,可说也是此词的长处。

最后以感叹作结:“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万水千山,芳草连天,“人不见”,是肯定的了。人在陷入难以解脱的苦闷中时,常常会作自我慰藉,强求解脱。这个结尾便是。南朝宋谢庄《月赋》云:“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此词末韵虽只化用其中一句,实亦包孕全部四句之意。以此收尾,称得上是“如泉流归海,回环通首源流,有尽而不尽之意”(江顺诒《词学集成·法》)的一个较好的结尾。

异地思乡怀人,是词中最常见的主题。但此词一是风格清丽疏隽,写景抒怀,自然天成。二是艺术手法,时有变化,叙述似平直,情意实摇漾,因此凄恻感人,似肺腑中流出。《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引《复斋漫录》称,谢逸曾过黄州关山杏花村馆驿,题此词于驿壁。过者爱赏,纷纷抄录,每索笔于馆卒,卒苦之,以泥涂去。则可见此词见重于当世了。然词中所写乃酒馆,非“馆驿”, 《复斋漫录》所记有误。

(艾治平)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