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菩萨蛮 贺铸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菩萨蛮

贺铸

彩舟载得离愁动,无端更借樵风送。波渺夕阳迟,销魂不自持。 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

贺方回是以善于写愁而著称的。他的那首《青玉案》,就是因为用了“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来比喻自己的“闲愁”,而博得了时人的激赏,以至黄庭坚读了之后,有“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之叹。

这首词的开端也是写愁,然而手法却和《青玉案》完全不同。这里,他突破了向来以山、水、烟、柳等外界景物来喻愁的手法,把难于捉摸、无踪无影的抽象愁情写得好像有了体积、有了重量。第一句“彩舟载得离愁动”, “彩舟”,是行人乘坐之舟。长亭离宴,南浦分携,行前执手,一片哀愁。现在,兰舟已缓缓地离开了码头,随着兰舟的渐渐远去,按理说,哀愁应该有所减轻。然而这位行人的心头却还是那样悲哀,他甚至觉得这载人载货的舟上,已经装满了使人不堪负担的离愁同行,无法摆脱。真是联想奇特,语新意深。

第二句“无端更借樵风送”, “无端”,无缘无故,没来由;“樵风”,典出《会稽记》。郑宏年轻时上山砍柴,碰到了一位神人。他向神人请求若耶溪上“旦,南风;暮,北风”,以利于运柴,后果如所愿。所以“樵风”有顺风的意思。这一句紧承上句。船借着顺风飞快地远航而去,那伫立在岸边送行的心上人的倩影,很快就不可得见。词人五内俱伤,哀感无端,不由地对天公产生了奇特的怨责: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没来由送来一阵无情的顺风,把有情人最后相望的一丝安慰也吹得干干净净呢!周清真送别词中有“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兰陵王·柳》),与此同意。然一直一曲,一显一隐,可谓异曲同工,各擅胜场。

第三句“波渺夕阳迟”,变上面的郁结蟠曲为凌空飞舞,由密转疏,情中布景。词人展望前程,天低水阔,烟波迷离。一抹夕阳的余晖,在沉沉的暮霭之中,看上去是那样的凄凉。独立苍茫,一叶孤舟上茕茕孑立的行人怎能不有第四句“销魂不自持”的无限感慨!魂销魄散,惝恍迷离,凄恻缠绵,无复生意。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卷一里谓“方回词极沈郁,而笔势却又飞舞,变化无端,不可方物,吾乌乎测其所至”,这种功夫,我们在这首词的上片可以略见一斑。

过片重笔另开,由白日的魂销而设想别夜的落寞惆怅。“良宵谁与共”,是明知无人共度良宵而故作设问,突出了舍心上人而再也没有其他人可以和自己共度时光的执著痴情。“赖有窗间梦”,只有独卧窗下,在神思魂萦的梦境中才能和心上人再一次相见。这里用了一个“赖”字,说明词人要把梦中的欢聚作为自己孤独心灵的唯一感情依托。这两句,一问沉痛,一答哀婉,有力地表现了自己别后的孤独和凄凉。

然而,谁都知道,梦是虚幻的,短暂的,梦中的欢聚,也只不过是词人苦思冥想而形成的一种超现实的精神现象而已。因此,词人的这种“赖”,当然是靠不住的。词人煞费苦心地为自己构筑了一个痴情而又感伤的希望,在冷酷的现实面前,又不得不亲手把它击得粉碎。

结拍“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 “可奈”,岂奈、怎奈意。梦中的欢会诚然是缠绵热烈的,无奈梦总是要醒的。梦醒之后,一番梦会之欢欣恰又导致了“一番新别离”的痛苦!全词就在这样令人哀婉欲绝的感慨中结束,余音不绝,回味无穷。

这首词,从上片的联想奇特,怨责无端,到下片的文心起伏,一波三折,写有情人分别后思想感情的一系列变化,极其细腻真实。特别是“因思成梦、梦回新别”的设想,更是抓住了“情”的关键。无独有偶,晚于方回二百余年的元代戏剧大师王实甫,在创作《西厢记》时,也在“长亭送别”之后,精心设计了“草桥惊梦”一折。张生离开莺莺之后,夜宿草桥店,梦中和连夜赶来的莺莺欢会,最后被巡夜的士卒冲散。张生梦醒之后,王实甫用了一支《得胜令》来表现张生“梦回新别离”的怅惘和凄凉,曲文是这样的:“惊觉我的是颤巍巍竹影走龙蛇,虚飘飘庄周梦蝴蝶,絮叨叨促织儿无休歇,韵悠悠砧声儿不断绝。痛煞煞伤别,急煎煎好梦儿应难舍。冷清清的咨嗟,娇滴滴玉人儿何处也。”读完这支曲子,我们对于方回词最后感慨的余味,当可领略一二。当然,我们现在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王实甫的创作就是受了方回词的影响,然而,这种“英雄所见略同”的艺术构思,至少说明了高明的作家在处理相同主题时,由于严格遵循生活的真实,是可以做到“殊途同归”的。

(李维新)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