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陆游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汉宫春

陆游

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这首词是作者于孝宗乾道九年(1173)春在成都所作,时年四十九岁。八年冬,四川宣抚使王炎从南郑被召回临安,陆游被改命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从南郑行抵成都,已经是年底。题目说是初来,词中写到元夕观灯、花时游乐等等,应该已是九年春。词中又说到看重阳药市,那是预先设想的话,因为九年秋直到年底,陆游代理知嘉州,不在成都。陆游活动在南郑前线时,对抗金的前途怀着胜利的希望。调到后方,拏云心事,不得舒展,极为苦闷,而要收复河山的信念,仍然是坚定不移。在不少诗篇和词作里,往往激发着慷慨昂扬的声音。这首《汉宫春》,是有代表性的。

词的上片,表明作者对在南郑时期的一段从军生活,是这样的珍视而回味着。他想到在那辽阔的河滩上,峥嵘的古垒边,手缚猛虎,臂挥健鹰,是多么惊人的场景!这不是大言空话,而是活生生的事实。在陆游的诗作里,时常提到,《书事》诗说:“云埋废苑呼鹰处。”《忽忽》诗:“呼鹰汉庙秋。”《怀昔》诗:“昔者戍梁益,寝饭鞍马间,……挺剑刺乳虎,血溅貂裘殷。”《三山杜门作歌》诗:“南沮水边秋射虎。”写的都是南郑从军时的生活。他又想到晚归野帐,悲笳声里,雪花乱舞,兴酣落笔,草下了龙蛇飞动的字幅和气壮河山的诗篇,又多么值得自豪!当然,这更是书生本色而不是虚话了。可是卷地狂飙,突然吹破了词人壮美的梦境。成都之行,意味着抗金愿望暂时不能实现。自己的文才武略,何补时艰?“人误许”三字,不是谦词,而是对当时朝廷压抑主战派、埋没人才的愤怒控诉。

下片跟上片作鲜明的对照。在繁华的成都,药市灯山,百花如锦,是有人在那里沉醉的。可是,在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里,在词人的心眼里,锦城歌管,只能换来尊前的流涕了。“何事又作南来”一问,蕴藏着多少悲愤在内!词人最后的回答是:破敌功名的取得,要靠人的力量,不是由天决定。陆游大量诗篇里反复强调的人定胜天思想,在词作里再一次得到了表现。这里,说明了词人的意志,并没有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消沉,而是更坚定了。

这词的艺术特色,总的是用对比的手法,以南郑的过去对比成都的现在,以才气超然对比流涕尊前,表面是现在为主过去是宾,精神上却是过去是主现在是宾。中间又善于用反笔钩锁等写法,“人误许”、“功名不信由天”两个反笔分别作上下片的收束,显得有千钧之力。“诗情将略”分别钩住前七句的两个内容,“闻歌”钩住药市、灯山四句,“感旧”钩住上片。在渲染气氛,运用语言方面,上片选择最惊人的场面,出之以淋漓沉雄的大笔,下片选择成都地方典型的事物,出之以婉约的风调,最后又一笔振起,仍然是高调而不是低调。词笔刚柔相济,结构波澜起伏,情调高下抑扬,从而使通篇迸发出爱国主义精神的火花,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钱仲联)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3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