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永遇乐 刘辰翁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永遇乐

刘辰翁

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缃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釭无寐,满村社鼓。

此词写作缘起,序中已说得明白。乙亥,为宋恭宗德祐元年(1275); “李易安《永遇乐》”,指李清照咏上元(元宵)节的“落日熔金”一词。三年后,为宋端宗景炎三年(1278),亦即帝昺祥兴元年。这时,临安已在两年前被元军占领,南宋残余政权濒临灭亡。刘辰翁为抒发眷念故国故都的情怀,在旅途中写了这首词。

序中已明说此词是“托之易安自喻”。足见刘辰翁写李清照的身世,是用来抒发自身哀感的。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起首用景语点明时间和渲染气氛,而着重在提出“春事谁主”这个主题。“璧月”,南朝宋何偃《月赋》有“满月如璧”句,兼玉璧之洁白、晶莹、圆满等特征,以写元宵之月,极为妥帖传神;月明则云淡,借天之青为云之色,故曰“黛云”,炼字亦工。这些都是元宵节时常见的景象,也是春夜里逗人喜爱的事物。但如今谁是这美好春天事物的主人呢?这样一问,便直截了当地楔入词的主题;也好似词人迫不及待地要吐露心灵的痛楚。

“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从“禁苑”“湖堤”二词看,可察知写的是南宋都城临安;从“前度”(用刘禹锡“前度刘郎今又来”典故)一词看,可判断词人在临安沦陷后还重来过。“娇寒”“倦暖”,写的都是词人的主观感受;似乎“禁苑”“湖堤”在词人都只觉有娇弱、倦乏之感而已。“遽如许”三字,似由词人心底迸出,表示事态的急剧变化已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词人已毋须另费笔墨,其深沉的哀痛便溢乎字里行间了。

写到这里,词人宕开一笔,回忆起都城往昔的繁华:“香尘暗陌(香车扬起的尘土遮暗了道路),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后一句呼应李清照原词。李词云:“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此处意谓昔日上元之繁华如彼,而己却总是懒于与人携手同游。“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谁料今日上元,元军宵禁,想游亦不可得矣。“风雨”而加以“愁”字领出,言忧其夕有风雨,尚未即有风雨也;再加“似”字,则竟是本无风雨(从篇首“璧月”“黛云”可知),而灯夕却冷落不堪,故非天时之故,实是人事所致。这种今昔之感,进一步加深了主题。

下片承前,又叙起李清照当年情事:“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缃帙(指贵重书籍)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写李清照南渡后,常忆及宣和年间的汴京旧事,每生“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世说新语·言语》)一类的悲慨。她因国破、家亡、夫死而倦于梳妆,哪怕逢元宵节(“三五”),也是“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而只能写点倾诉哀愁的词,这岂非最苦么?

以上,刘辰翁一会儿写李清照,一会儿写自己,一会儿又叙起李清照当年。词序中已明言,他是“托之易安自喻”,故词中用清照身份、情事、心绪说话处,其实是说自己。此时之刘辰翁,即复生之李清照。“赋词最苦”,刘耶?李耶?二而一耳。词的末了,刘辰翁又写到自己:“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釭无寐,满村社鼓。”当时,抗元战争仍在江南一带进行,词人家在庐陵(今江西吉安),欲归不得。他怀念家中的亲人,不免像杜甫身陷长安时那样苦吟“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一类诗句。但亲人们能否得知呢?词人无法入睡,只好对着残灯发愁,此时满村传来社祭的鼓声。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周礼·地官·鼓人》:“以灵鼓鼓社祭。”元宵夜之社鼓,盖是农村于新春祈求丰年举行祭神仪式。结末点此一句,感慨良多!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指出:刘辰翁词“风格遒上”似辛弃疾;“情辞跌宕”似元好问;“有时意、笔俱化,纯任天倪”,竟能略似苏轼。况周颐自不免称誉太过;但在辛派词人中,刘辰翁确是佼佼者。就说这首词吧,刘辰翁自称“辞情不及”李清照词,“而悲苦过之”。我以为这是实话。但此词融汇了种种纷纭复杂的感情,跨越了长远的时间和宽广的空间,“又托之易安自喻”,而能用刚劲的笔锋达意,做到情真、语真,则究非一味粗豪者可比。它在宋词中,仍不失为有力的殿后之作。

(蔡厚示)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9 4: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