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水龙吟(落叶) 王沂孙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水龙吟

王沂孙

落叶

晓霜初着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想重厓半没,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 前度题红杳杳,溯宫沟、暗流空绕。啼螀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

艺术是主观与客观达到默契程度的产物。一首在艺术上臻于完美的咏物诗词,在刻画物象时,往往能将客观之事物和主观之情感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王沂孙《水龙吟》一词,以“落叶”为描写对象,然而在景物描写中自始至终渗透着作者的感情,咏物和抒情熔于一炉,充满了无限生机。

上半阕着力于写景。起句以景带情,用简练之笔勾勒出全词的轮廓。“晓霜初着青林”,好似不经意地将触目之自然景色,用粗线条如实地描摹出来。青林遭早霜,秋风扫落叶,本是自然界秋冬更迭时常见之景象,但作者却因景生情,一股莫名的凄凉之情不由从心底升起。“望中故国凄凉早”,语虽无奇,却隐含着无限心事,实是这首悲歌的主旋律,也是其主旨所在。

王沂孙是宋末人,因亲历亡国之痛,心灵上遭受难以医治的创伤,后虽再仕元朝,但对故国眷恋之情依然时时激荡在心头。“故国凄凉早”数字,猛一看,似乎只是描绘秋杪大自然的萧索景象,然仔细品味,就不难发现词中描写的绝非纯自然的景色。在作者眼里,这江山依旧是故国的江山,由于朝代改换,江山易主,经过战火的洗礼,景象竟是如此萧条。这景象不但指自然景象,也应包括社会景象在内,这是第一层。如果深一步发掘,又会发现这凄凉的景象和词人此时此刻的万端愁绪相吻合,写外境正是为了衬托内心的悲凉,因而它实实在在是词人心境的表露,这是第二层。咏物诗词贵有寄托,张惠言《词选》说:“碧山(王沂孙的号)咏物诸篇,并有君国之忧。”大致是可以相信的。不妨说,此词似咏落叶,实则借以抒发心中对故国的思念,以及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正因为有所寄托,所以词中咏物、绘景和抒情融化为一,从而形成王沂孙咏物词“赋物能将人景情思一齐融入”(周济语)的特色。这种移情于物的表现手法,使词显得含蓄蕴藉,颇有韵味。

此词在运用典故上也颇具匠心。为将“凄凉”落到实处,上片连用几个与落叶有关的典故,把秋天萧索的景象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使有限的词句,蕴含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如“萧萧渐积”,萧萧本指树叶摇落声,这里借指落叶,实暗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诗意。“纷纷犹坠”与范仲淹《御街行》中“纷纷坠叶飘香砌”句意相似。“渭水风生”用贾岛“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忆江上吴处士》)诗意。而“洞庭波起”则借用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诗意。古人用典以“婉转清空,了无痕迹,纵横变化,莫测端倪”(胡应麟《诗薮》)为高。王沂孙词中用典往往也能达到如此境界,所以周济称赞说:“咏物最争托意,隶事处以意贯串,浑化无痕,碧山胜场也。”(《宋四家词选序论》)这几个典故是独立的,因紧扣落叶,有着内在联系,毫无游离之感,而且补足上句“故国凄凉早”。然后笔锋一转,用“想”作领字,领“重厓”以下数句。“重厓”是泛指还是实指,仅从字面上探索,似难分辨。陈廷焯《词则》有一段会心的眉批:“笔意幽冷,寒芒刺骨,其有慨于厓山乎!”他从词的基调分析,推断“重厓”或即指宋亡时陆秀夫负帝昺赴海自杀的厓山(在今广东新会),从此词创作背景考察,不能说它是穿凿附会之词。这四句从词意上讲是递进了一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下半阕重在抒情。过片借用红叶题诗的故事,暗示故宫的冷落。据范摅《云溪友议》载,唐宣宗时,中书舍人卢渥于应试之岁,偶临御沟,拾一红叶,上题一绝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后卢渥得一遣放的宫女,正是题诗之人。粗粗一看,似乎题红故事与词意无关,但细加揣摩,就会发现这一典故运用得十分巧妙,“前度”云云,说明像从前那样宫女题红之事已不再见,借故宫的冷落暗寓朝代更迭,给人们留下更加广阔的联想余地。

如果说“前度题红”两句是虚写,那么“啼螀未歇”以下六句则是实写。螀即寒蝉。近处,耳边响起一阵阵寒蝉悲切的低吟;远处,从天际传来飞鸿凄厉的哀鸣。秋虫候鸟的鸣叫声仿佛交织成一首深秋寒夜的协奏曲。而收入眼底的则是乱影翻窗,枯叶满阶,这一切更勾起人们无限的愁思,真是秋声秋色愁煞人!这里的“愁人”自然不单指词人自己,当也包括与他一样经历国难的人们。但无需否认,词中所着力刻画的主人公形象,实是作者的自我写照。只要掩卷凝思,一位在落叶纷飞的深秋夜晚,满怀着对故国无限眷恋的深情,沉浸在难以解脱的悲哀之中的词人形象,就会鲜明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历来词家都讲究起结,而对结句则尤为重视。《四溟诗话》说:“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佳妙的结句,确能产生余音袅袅的艺术效果。此词结尾“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连用两个问句,而不作回答,有意留下“空白”,让读者自己通过想象加以补充。尤其“满庭谁扫”一句,字浅意深,悲愁中掺杂着惆怅,哀怨中挟带着孤独,感情是那样复杂,好似不论用什么语言加以回答都是多余的,也是说不清的,可谓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很耐人寻味。

(高章采)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4: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