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扬州慢 赵以夫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扬州慢

赵以夫

琼花,唯扬州后土殿前一本。比聚八仙大率相类,而不同者有三:琼花大而瓣厚,其色淡黄,聚八仙花小而瓣薄,其色微青,不同者一也。琼花叶柔而莹泽,聚八仙叶粗而有芒,不同者二也。琼花蕊与花平,不结子而香,聚八仙蕊低于花,结子而不香,不同者三也。友人折赠数枝,云移根自鄱阳之洪氏。赋而感之。其调曰《扬州慢》。

十里春风,二分明月,蕊仙飞下琼楼。看冰花翦翦,拥碎玉成毬。想长日、云阶伫立,太真肌骨,飞燕风流。敛群芳、清丽精神,都付扬州。 雨窗数朵,梦惊回、天际香浮。似阆苑花神,怜人冷落,骑鹤来游。为问竹西风景,长空淡、烟水悠悠。又黄昏,羌管孤城,吹起新愁。

〕 ① 琼花:古琼花今已绝迹。据文献记载推测,当系聚八仙之特异变种。 ② 后土殿:后土祠之正殿。按祠始建于汉,祀地神后土。今扬州城东琼花观是其遗址。 ③ 聚八仙:一说即今之绣球花。一说花如茉莉,八朵为一簇,故名。 ④ 鄱阳之洪氏:南宋前期,鄱阳(今属江西)洪皓及其子洪适、洪遵、洪迈均为名宦。洪适曾总领淮东军马钱粮,扬州即淮东首府,故其有分株移植琼花之可能。此所谓洪氏,或即洪适后人。 ⑤ 蕊仙:道教传说天上上清宫有蕊珠宫,为仙人所居。 ⑥ 翦翦:整齐貌。 ⑦ 云阶:云阶月地,本谓天上宫阙庭阶,此指后土殿前石阶。 ⑧ 阆苑:神话传说中有阆风之苑,为神仙所居之苑园。 ⑨ 骑鹤来游:南朝梁殷芸《小说》:“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赀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故后人诗词咏及扬州,每用“骑鹤”字面。此言花神自扬州骑鹤来,是活用,不必以原典拘之。

关于此词的写作缘起,作者在小序里交代得很简单:“友人折赠(琼花)数枝……赋而感之。”平平淡淡,如此而已。不过,细心的读者应该注意到,词人说的不是“感而赋之”,而是“赋而感之”!也就是说,他最初的创作意图只是赋花,不料写着写着却生出许多感慨,索性撇开原题,竟以抒发感慨为主了。不信么?那就让我们披文入情,结合对章句的串解来追踪考察一下这个变化的轨迹吧。

很明显,上阕自始至终都是以第三人称咏琼花,即所谓“赋”。看,词人将花儿拟作天上的仙女,写她告别了琼楼瑶阙,飘然降临人间;写她那洁白的花朵犹如冰花、碎玉,簇拥成球;想象她成天伫立在石阶畔,既有杨贵妃那样丰满的体态,又有赵飞燕那样绰约的风姿;赞美她摄取了世间一切草木之花的丽质清气,集于一身……所有这些藻饰性描绘之中,似以“冰花翦翦,拥碎玉成毬”九字为最佳,笔墨省净,而形象逼真。其次则“敛群芳、清丽精神”七字,也堪称新、警。若“蕊仙飞下琼楼”云云,虽然浪漫,无奈咏花词里类似的比喻甚多,不免落套。至于“太真肌骨,飞燕风流”二句,呆作两譬,本身即不高明,何况这般“美人挂历”在词中泛滥成灾,一看就令人倒胃口。量长校短,如果就照这么个水平写下去,断不会有什么被鉴赏的价值。然而换头后词人却顿入佳境,越写越妙,竟在后半篇内将作品的质量整整提高了一个等级。其契机何在呢?

这就得从所咏之花的特殊性说起了。宋人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七云:“扬州后土祠琼花,天下无二本。……仁宗庆历中,尝分植禁苑,明年辄枯,遂复载还祠中,敷荣如故。淳熙中,寿皇(孝宗)亦尝移植南内,逾年,憔悴无花,仍送还之。其后,宦者陈源命园丁取孙枝移接聚八仙根上,遂活,然其香色则大减矣。”百花之中,像琼花这样“受命不迁”、“深固难徙”(屈原《橘颂》)的,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琼花的名字,永远与扬州共其辉光!因此,历来咏琼花者,不能不咏及扬州。本篇也不例外。首先所选用的词调就是《扬州慢》;其次则整个上阕的背景亦是扬州。歇拍“敛群芳、清丽精神,都付扬州”云云自不必说了;起处“十里春风,二分明月,蕊仙飞下琼楼”三句,又何尝不是紧扣调名题意,一笔双绾琼花、扬州?(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本篇起八字即截取其中隽语,拼为一联,暗点其地。对仗浑成,天然凑泊,极为难得。)扬州自隋炀帝开大运河以来,自唐至宋,成为商业繁盛之都,又是人文荟萃之地。可是,至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两次大举南攻,扬州都首当其冲,兵燹之酷,竟使积累达数百年之久的富庶与文明荡然无存!罢兵了,休战了,在南宋小朝廷用屈辱换来的相对和平时期,扬州是否有条件稍稍恢复往日之经济、文化名城的旖旎风情呢?否!因为宋金双方以淮河中流划界的缘故,它已经成了边关,只能以军事要塞的严肃面貌出现在人们眼前。这是多么巨大的变化呵!作为时代的一个缩影,扬州的盛衰怎能不唤起南宋子民们忧国伤时的沉痛之感呢?尽管词人之所以选用《扬州慢》的词调且兴高采烈地写下“十里春风,二分明月”的佳句,原不过是为了使他这篇“琼花赋”的题目和词牌能够做到珠联璧合①,文辞能够做到渊雅华赡,但姜夔原作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足以把词人的思绪牵往“芜城”, “扬州”二字的反复出现终会使词人感受到它所负荷的历史重量。果然,他从历史之扬州的“盛”中反观出了现实之扬州的“衰”,不禁慷慨生哀,于是掉转词笔,改用第一人称,愣将半篇未写完的“琼花赋”续成了一首“哀扬州赋”。这下阕,便是词序之所谓“感”了。

然则如此岂不断了文气?词人自有他的办法。上阕所赋,乃想象中的琼花,扬州后土祠中的琼花,昔日的琼花;眼前现放着友人折赠的数枝琼花还没有派用场,何不借她起兴?于是乎乃有:“雨窗数朵,梦惊回、天际香浮。”(此二句甚峭,按文义只是“雨窗梦惊回,数朵香浮天际”。)谓碎雨敲窗,将我从午梦中惊醒,只见窗前花瓶里插着几枝琼花,清香四溢,飘浮在天空。(顺手找补出上阕漏写了的花香,妙。)这花是哪儿来的?直说友人所赠,话虽老实,却无诗意,且下面文章难作,故尔浪漫其辞:“似阆苑花神,怜人冷落,骑鹤来游。”(“阆苑花神”与上阕“琼楼”、“蕊仙”犯复,不好。)啊,像是琼花之神同情我的孤独,特从扬州骑着仙鹤来鄙地一游。“花神”既从扬州来,何不向她打听打听扬州的近况呢?于是逗出下文之“为问竹西风景”。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问“竹西风景”,不啻是问:扬州歌吹,今尚在否?拙手至此,必为花神代设一辞作答。然而果真答了,便呆。好个词人,蓦地一笔宕开,顾左右而言它道:“长空淡、烟水悠悠。”七字虽不着边际,却委实下得精彩。大有“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之慨,诵之令人回肠荡气,只觉无限落寞惆怅都在言外。以下剑及履及,顺势明点出此种情绪并揭橥其所从来,放笔为全篇收束:“又黄昏,羌管孤城,吹起新愁。”(此三句亦甚峭,按文义只是“孤城又黄昏,羌管吹起新愁”。)“羌管孤城”四字,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词里的“长烟落日孤城闭”、“羌管悠悠霜满地”。据此,则作者当时所居,是否也属边城呢?粗粗看过,三句只是直书此时此地之环境与心境,似可一览无余;及至沉吟久之,入三昧出三昧,方知它熔此时此地、彼时此地、此时彼地、彼时彼地于一炉,味极深厚。试想,“黄昏”而曰“又”, “愁”而曰“新”,则昨日、前天、上月甚至去年……不知有多少个“已是黄昏独自愁”(陆游《卜算子》咏梅词句)包含其中,非“此时”与“彼时”相同画面的多重叠印而何?此盖就纵向而言,若作横向观察,我们又可以看出,它还是“此地”与“彼地”相似图景的双影合成。细细体认,那另外的一幅照片岂不就是姜夔《扬州慢》词之“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不言扬州,而扬州自见。上文悬在半空中的“竹西风景”一问,跳过悠悠烟水之隔,有意无意地在这里采用融化前人意境、调动读者联想的隐蔽方式,作了非答似答之答:昔日扬州歌吹,今已不复可闻。所得闻者,唯羌管戍角薄暮哀吟而已。吁,不亦悲夫!黄河九曲,终注于海。几经腾挪跌宕,词人因赋琼花而哀扬州而蒿目时艰的一腔沉郁苍凉之气,毕竟吐将出来了也。“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者皆宜。”(韩愈《答李翊书》)你看他一旦有感而发,即文思泉涌,不择地而出,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遂使下阕全幅灏瀚流转,无往而非佳;较以上阕为文造情、趁题赋花时之思枯笔滞、凑衬敷衍、有句无篇,真不可同日而语了。

词人爱花成癖,一生写了许多咏花词。今存《虚斋乐府》六十八首,咏花之作就有二十四首,竟超过了三分之一。但每每挦扯典故、着意描摹,贴题虽紧,格调却不甚高。唯独这首琼花词,因后半走题而遂臻绝诣,蚌病成珠,其此之谓欤?

(钟振振)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9 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