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水调歌头(题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楼) 戴复古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水调歌头

戴复古

题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楼

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楼。筹边独坐,岂欲登览快双眸。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百载一机会,人事恨悠悠。 骑黄鹤,赋鹦鹉,谩风流。岳王祠畔,杨柳烟锁古今愁。整顿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雅志若为酬。杯酒不在手,双鬓恐惊秋。

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金兵扰黄州、蕲州一带,南宋军队一再击败来犯之敌,民心振奋,一度造成了“百载好机会”的有利形势。在这一年,李季允(名埴)出任沿江制置副使兼知鄂州(今武昌),修建了吞云楼。此时戴复古正逗留武昌,登高楼而览胜,写下了上面这首词。

“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楼。”开篇突兀而起。巍巍高楼,直耸半天,何等华美、壮观!“轮奂”,借用《礼记·檀弓》中称美宫室落成的话:“美哉轮焉,美哉奂焉。”第一句是作者站在远处仰望云端,直抒赞赏之情,是正面描写楼之高耸入云。第二句用对比手法,说吞云楼的雄姿胜概足以压倒武昌黄鹤山上的南楼。这个对比很巧妙,“南楼”是诗词中常提及的名胜,其中有一个著名典故。《世说新语·容止》记载:“庾太尉(亮)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庾亮是东晋显赫一时的人物,握重兵镇武昌,号征西将军。李季允身份、职务与庾亮有某些相近,作者暗暗比譬,并言吞云楼胜压南楼,自是对李侍郎的恭维,这是应酬之作常见的手法。然而词人却不停留于一般的恭维,笔势出人意外地来了一个逆转:“筹边独坐,岂欲登览快双眸。”如此巍峨华美的楼,登临纵目,固然是赏心乐事;然而对李侍郎来说,重任在身,哪有观赏风景的闲情呢。李侍郎即使登楼,也是为了筹划边防大计独坐思量,这又暗与当年庾亮登南楼的风流雅事对比,衬托出今日李侍郎的一片忧国丹心。

下面接着这层意思,进一步借楼写人。在司马相如《子虚赋》中,有位齐国乌有先生对楚国使者子虚夸说齐地广大,并形容道:“吞若云梦(楚地广阔的大泽)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在这首词中,戴复古更翻进一层说:“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登上这样的高楼,岂止使人感到“胸吞云梦”,从这里北望中原,简直有气吞残虏(指金兵)的气概。这里,作者化用《子虚赋》语,点出“吞云”楼名的来源,同时也就写出它高峻的雄姿,更进一步传楼之神,写出李侍郎及词人自己誓志抗金的凌云壮志。

词写到这里,已将“气吞残虏”的豪情高唱入云,突然文势作了一个大幅度的跌宕:“百载好机会,人事恨悠悠!”前面提到,最近宋兵接连获胜,本应乘胜一举北进,收复中原,可惜朝廷懦怯,坐失时机,英雄壮志成空。“人事恨悠悠”,令人不胜感叹!

上片写了楼本身和楼的主人,下片换个角度写吞云楼周围的风光,仍继续抒发“人事恨悠悠”的感慨。从吞云楼上放眼望去,江山胜迹,历历在目:那里不是黄鹤楼么?它不由使人想起唐诗人崔颢的诗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而归结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悲感。再看那白浪接天的江中有一片绿地,那不是芳草萋萋鹦鹉洲么?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汉代文学家祢衡在此作出文采惊人的词赋,而有“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之叹息。古人的流风遗韵,也不要再去追寻了。再向那黄鹄山下看,那里添了新景。你看那旌忠坊岳王祠畔的杨柳,多么郁郁葱葱!但在那烟笼雾罩之中,深锁着他“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及忠而见杀的遗恨,古今同慨。写到这里,仁人志士之心是很悲怆的,当年抗金名将岳飞为了“收拾旧山河”,竟至饮恨惨死于投降派的屠刀之下。直至今日,中原仍在陷落中,活着的人何以有慰忠魂?因此词人又调转笔来,寄厚望于李侍郎“整顿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了。然而,“人事”又是如此复杂,“雅志”怎样才能实现?还是让我们来干一杯吧,如果没有酒来解忧,秋风起时,真要愁得双鬓都变白了。

古人写亭台楼阁的诗词很多,如何能写得不落常套而有新意,是不容易的。成功之作大都不是停留在描摹亭台楼阁的外形而已,而是通过写物来写人,它更清楚地体现出文学即是人学的真谛。试将戴复古这首吞云楼词与苏东坡黄州快哉亭词(同是《水调歌头》)比较,不难看出它们都是通过写亭台楼阁抒发人的情志的范例。东坡写快哉亭上所见江上风起云涌的情景:“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一位白发老人驾一叶扁舟,出没在风云变幻的汹涌波涛中。但东坡看此情景,并不胆战心惊,而是豪情满怀地称赞:“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显然,这是抒发他自己作为一个正直的士大夫的情怀,虽是身处逆境,却胸中自有一股浩然正气。戴复古吞云楼词和东坡词一样,也是紧扣住亭台楼阁的名字做文章,他写楼的“吞云”雄姿,却是为了表现人的“气吞残虏”的英雄气概;他写登楼所见之景——“骑黄鹤,赋鹦鹉”、“岳王祠畔杨柳”,也都是为了表现人的报国丹心和壮怀激烈。楼与人,情与景,结合得很自然。这样的词,不仅写楼之形,而且传人之神,因而有血有肉,充满豪情壮采,并使人感到其时代脉搏的剧烈跳动。由此可见,作为文学,不管写任何题材,最根本的都是写人,这是文学的生命线所系,否则便不成其为文学了。

(高 原)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