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菩萨蛮 温庭筠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菩萨蛮

温庭筠

宝函钿雀金㶉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花间集》收温庭筠的《菩萨蛮》十四首,都是写女子相思离别之情,这是第十首。

宝函,指华美的梳妆盒;钿雀,钗头上用金银装饰的雀;㶉鶒,水鸟名,又称紫鸳鸯。第一句暗示了人物以及与此有关的生活情景,起着象征的作用。可以想象一幅美人晨妆图:一位女子坐在妆台前,打开妆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钗上那一对相向的紫鸳鸯,不由得牵动情怀,她不敢、也不愿多看,便移目向外望去——“沉香阁上吴山碧”。“沉香阁”,叙出女子居处。“碧”字不见着力,却领起了词中的春光,吴山青翠碧绿,触景生情,视线难收,于是再放眼一望——“杨柳又如丝”,一个“又”字,透露了她内心的跃动,那时光的推移,年华的流逝,往事的回忆,都隐藏在这一“又”字之中,不仅如此,还使得下一句“驿桥春雨时”,这个本非眼前之景,也能勾粘得紧密无间。笔触纤巧自然,轻灵流走,意不浅露,词中虚字的妙用,于此可见。这两句写柳丝拨动女子心弦,使她回到当年一个春雨潇潇的时刻,和情人在驿桥边,依依惜别的情景如在眼前,而今,杨柳又如丝,离人却在何处?它利用了时空的交替,前后的映衬,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这是温词凝练、深密的典型笔法。

上片的结句回忆驿桥送别,下片接写别后,似断非断,血脉相连。“画楼音信断”,是说远去的人久无音信到画楼。“芳草江南岸”,既是上承“吴山碧”、“柳如丝”,进一步渲染春色之浓,又化用了“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意思,抒发了春归人不归的隐痛。这两句用眼前之景把人物的思想活动引回到现实中来,芳草萋萋,春色恼人,画楼空守,更衬出孤寂难耐之情,“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无限自伤自怜之情使她不由得窥镜自照。“鸾镜与花枝”,鸾镜即梳妆用的铜镜,花枝喻人,意思说镜中映出了自己如花的容颜。然而这花容玉貌又有谁来怜爱?“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李煜《子夜歌》)。而自己的青春年华却将在无边的企盼中逐渐逝去,这种种心事,有谁能了解?结尾“此情谁得知”是全词感情分量最重的一句,也是全词的高潮。这高潮来得千回百转,去得也迷离渺茫,似尽未尽,所以《白雨斋词话》说“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二句,含有深意。

温庭筠的词,往往以秾艳的词藻,铺写服饰、器物以及自然景色,乍看似是物象的罗列、杂置,有时虽也插进一些人物动作或情态的描写,却也难以一眼看出它们之间的关联。但是,如能透过物象,看出作者用以暗示的“人”,再以那“人”的眼睛、心灵去体察、去感受词中所写的“物”,就会发现“罗列”之中自有章法。比如这首词就是由物到景,由景到情,自今忆昔,又由昔至今,看似散乱不连,实则脉络暗通,婉转绵密,情韵悠然,这些,正是温词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显著的特色。

(赵其钧)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23:2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