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菩萨蛮 张先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菩萨蛮

张先

忆郎还上层楼曲,楼前芳草年年绿。绿似去时袍,回头风袖飘。 郎袍应已旧,颜色非长久。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一对情侣间的离别,如李清照在一首《一剪梅》词中所说,带来的总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而把这天各一方的愁心遥遥连在一起的,是游子望乡、闺人望远的深情的视线。高山,是游子的惯常望乡之地;层楼,则是闺人的唯一望远之所。上面张先的这首《菩萨蛮》词之以“忆郎还上层楼曲”一句起调,正是要通过这位闺中少妇登楼望远的视线,把她的一颗愁心送到远方游子的身边。梁元帝萧绎《荡妇秋思赋》“登楼一望,惟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欧阳修《踏莎行》词“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都是从空间落想,怅望行人此去之远。这首词的第二句“楼前芳草年年绿”,则从时间落想,因见芳草之“年年绿”而怅念行人此去之久。从词中人的感受来说,正如近人王国维在一首《蝶恋花》词中所写:“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从这句词的出处来说,它取意于淮南小山《招隐士》赋“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及王维《山中送别》诗“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暗含既怨游子不归又盼游子早归两层意思。

三、四两句“绿似去时袍,回头风袖飘”,巧妙地以第二句句末的一个“绿”字为桥梁,由望景自然过渡到怀人,由感今自然过渡到思昔。这位登楼望远的少妇是从芳草之绿生发联想,勾起回忆,想起郎君去时所着衣袍的颜色,并进而追忆其人临去依依、回首相望时,衣袖随风飘动的情景。离别之际的这一细节深深印在她的记忆之中,是时时都会重现在眼前的一幅令人黯然魂消的画面;现在,因望见芳草绿,想到“去时袍”,这幅画面又分明似在眼前了。此时此事,此情此景,真是“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诗·小雅·隰桑》)。从这两句词,既可以想见词中人当年别郎时的留恋之状,也可以想见其今日“忆郎”时的惆怅之情。可与这两句词参读的,有牛希济《生查子》词中的结拍两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张先词就居者立言;牛希济词则拟居者口语以嘱咐行者。俱谓见绿草而不忘着绿之人,其运思之同异正未易区别。

换头“郎袍应已旧,颜色非长久”两句,紧承上半阕的过拍两句。词笔未曾旁骛,不离衣袍,而又翻出新意。同样是写那件绿色的衣袍,但上两句是回忆当年去时的袍色,这两句是想象今日别后的袍色。前者是浸沉于回忆的深渊,把一片相思在时间上拉回到过去;后者是游翔于想象的天地,把万缕柔情在空间上载送到远方。而从另一方面看,这两句又与上半阕第二句中的“年年”两字遥相呼应,也是从时间落想,暗示别离之长久。正因别离已久,才会产生衣袍已旧、怕那去时耀眼的绿色已经暗淡无光的推测。再从袍之旧、色之褪,触发青春难驻、朱颜易改之感。这就自然引出下面“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两句,从而把词意推进一步,深入一层。词中人之所惋惜、恐惧的,正是王国维所写的“霎时送远,经年怨别,镜里朱颜难驻”(《鹊桥仙》), “一霎车尘生树杪,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蝶恋花》)。这就不仅是一次别离的痛苦,而是一个意义更深广、带有永恒性的人生悲剧。离别固然折磨人的感情,令人陷入愁苦之中,但行人终有归来之日,日后相逢之乐还可以补偿今日相思之苦;至于人生之短促、无情岁月之使居者与行者都在分离中老去,却是无可挽回、无可补偿的。王国维还有两句词“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蝶恋花》),是说人与花的命运相同,以花之易落喻人之易老。张先的这两句词,则对照眼前“芳草年年绿”之景,怨叹人之不如花草。花落了,明年还会开,草枯了,明年还会绿,年年都会绿,而人的青春之消逝则一去不复返。镜中的春容只会年年减色,不会年年更新。刘希夷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白头吟》),其含意倒与这两句词相似。

这首词始终围绕颜色运思,并用以穿针引线,贯串全篇。上半阕着眼于颜色的绿与绿之相同,使空间隔绝的近处芳草与远方行人相连结,使时间隔绝的今日所见与昔时所见相沟通,从而使楼前景与心中情融会为一,合为词境。下半阕着眼于颜色的新与旧之不同,使回忆中的昔时之袍与想象中的今日之袍相对照,使身上衣与镜中人相类比,并使容颜之老与花草之新形成反比。沿着这条由颜色展开的思路,这首词在谋篇方面是句句相承、环环相扣的。上半阕,因“忆郎”而“上层楼”,因“上层楼”而见“楼前芳草”,因芳草之“绿”而回忆郎袍之“绿”,再因去时之“袍”而想到风飘之“袖”。首句与次句的两个“楼”字,紧相扣合;次句与第三句的两个“绿”字,上下勾连;第四句的“袖”字固与第三句的“袍”字相应,句中的“回头”两字也暗与第三句的“去时”两字相承:针线极其绵密。下半阕虽另起新意,却与上半阕藕断丝连。因过拍两句回忆起去时之袍,换头两句就进一步想象今日之袍;在换头两句的上、下句间,则是因衣袍之“旧”而致慨于“颜色非长久”。接下来的两句,更因袍色之不长久而想到“镜中春”也不长久,再回溯上半阕“芳草年年绿”句,而有感于不如花草之年年常新。从结构看,通篇脉络井然,层次分明。

这类以感春怀人为内容的闺怨词,在唐宋词中本是一个几乎写滥了的题材。这首词却在运思、谋篇方面自出机杼,别具格局,因而有其陈中见新之处。

(陈邦炎)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23:2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