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庆清朝(榴花) 王沂孙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庆清朝

王沂孙

榴花

玉局歌残,金陵句绝,年年负却熏风。西邻窈窕,独怜入户飞红。前度绿阴载酒,枝头色比舞裙同。何须拟,蜡珠作蒂,缃彩成丛。 谁在旧家殿阁?自太真仙去,扫地春空。朱幡护取,如今应误花工。颠倒绛英满径,想无车马到山中。西风后,尚余数点,犹胜春浓。

王沂孙这一首咏榴花的词,突出了自己对榴花的鉴赏。南宋咏物词总是本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意旨。此词即不做正面描绘,也不点明榴花,而是充分利用了前人咏榴花的诗词和种榴故事来烘托出榴花的美。但他把前人诗词融入自己词笔的时候,有抑有扬,一反前人描绘石榴花的繁盛艳丽,却强调了榴花的自然美,并以一种与时代盛衰有关系的深沉感慨寄托于词中。

词一开始写“玉局歌残,金陵句绝,年年负却熏风”,就点出了榴花,并说从苏轼、王安石咏榴花诗词后,便没有续响,任榴花自开自落,年年辜负了夏日熏风。“玉局”指苏轼,他在宋徽宗即位后,从海南岛流贬地赦还,曾被任命为提举成都玉局观(道宫),遥领祠禄,后人由此便称他为苏玉局。他的《贺新凉·夏景》后片,就是写榴花的:“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此外,他还有一首《南歌子·暮春》,写得更气象宏美,词是:“紫陌寻春去,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惟见石榴新蕊一枝开。冰簟堆云髻,金尊滟玉醅。绿阴青子莫相催。留取红巾千点照池台。”“金陵”是指王安石,王安石晚年家住金陵。《王直方诗话》云王安石作内相时,翰苑中有石榴一丛,枝叶甚茂,但只发一花,故有句云“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但以不见全篇为恨。按此诗句《临川集》中不载。或以为是唐人诗,安石爱之,亲书于所持扇上耳。(见《遯斋闲览》)诗上句又传作“万绿丛中红一点”。两句勾勒榴花色泽,真是照眼鲜明。但是王沂孙感到诗词家久没有这样的描写了,让石榴花寂寞冷落,辜负了初夏时光。这三句既点出了榴花,又已有今昔盛衰的哀感。

“西邻窈窕,独怜入户飞红”,这两句隐括朱熹《榴花》诗:“窈窕安榴花,乃是西邻树。坠萼可怜人,风吹落幽户。”写到“坠萼”“飞红”,已是盛后将谢光景,接“负却熏风”之后,表现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惆怅。

由昔而今,又由别人写到自己,一番转折,然后写到自己过去对榴花自然美艳的欣赏。“前度绿阴载酒,枝头色比舞裙同。”这里暗用唐人万楚《五日观妓》“裙红妒杀石榴花”句意。红裙也叫石榴裙,梁何思澄《南苑逢美人》诗:“日照石榴裙。”这样就点出石榴花来,并讲它可以同石榴裙媲美。

词人在这里又作顿挫之笔,进一步讲它比剪彩作的石榴花好,说:“何须拟,蜡珠作蒂,缃彩成丛。”这是一反温庭筠的诗意,温庭筠《海榴》诗:“蜡珠攒作蒂,缃彩剪成丛。”缃彩是带有浅黄色的绸子,榴花也带黄色,这是用剪彩花树作比。六朝唐宋立日春剪彩为花,唐鲍溶诗“白雪剪花朱蜡蒂”,温庭筠《碌碌词》“融蜡作杏蒂”,都是讲剪的花。词人认为榴花艳似舞裙,更不须用剪缃彩作的假花相比。相反相成,实际上他也是用温庭筠《海榴》诗,为榴花自然美渲染。为了不正面明写,那么融化前人诗词来暗喻写的是什么,这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下阕是空中转笔,突然写到旧时宫殿榴花,这是据唐朝故事写的。《洪氏杂俎》说:骊山温泉宫馆,杨贵妃曾遍种石榴(今天骊山一带也广种石榴)。所以词讲:“谁在旧家殿阁?自太真仙去,扫地春空。”明说自玄宗去蜀,太真仙逝,骊山宫馆那里再找不到一点春天印迹,暗喻春天已不在宋王朝旧日殿阁。这几句词感慨深沉,最后一句更使人哀痛。王沂孙身历亡国情境,古今兴亡辙迹,自然有类似之处,所以这几句话是假借石榴话古,其实则是伤今。下二句“朱幡护取,如今应误花工”,用崔玄微事,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支诺皋下》。天宝中,处士崔玄微居洛东宅,春夜有女郎名石阿措者来言:诸女伴皆住苑中,每岁多被恶风所挠,作一朱幡,上图日月五星之文,于苑东立之,可免此难。崔依言至某日立幡。是日东风振地,自洛南折树飞沙,而苑中繁花不动。石阿措即安石榴也,诸女伴亦皆众花之精。词引入此故事,是说而今却再无花工设幡来护惜石榴。词笔始终是围绕着榴花而写,寄意深远。

以下又转笔写山中榴花,“颠倒绛英满径,想无车马到山中”二句,是融化韩愈《榴花》诗“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的诗意,写山中榴花自开自落,自然不会有什么仕女乘车马到山里看花。小径一片青苔上,落红缤纷,词笔引人进入山野逸趣,赋予榴花以清逸的品格。结尾也不从榴花自身由盛开到凋谢这一方面着眼,却变化传世名句“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意,用“西风后,尚余数点,犹胜春浓”三句作结,反映了榴花的自然美,不但不因西风而减,反胜过“五月榴花照眼明”时,表现词人欣赏榴花的美,并不在于一片繁红。这就和上阕“西邻窈窕,独怜入户飞红”“何须拟,蜡珠作蒂,缃彩成丛”等句,遥相照应,这里自有亡国后逸人高士的品格在。

王沂孙长于咏物,这一篇也入化境。他利用前人诗词句,稍稍加以变化、点染,榴花风貌就宛然在眼。他善于表现自己的哀感与品格,融于一片清逸新鲜的审美感中。这两方面都能让我们体会到。他的词写得很有层次,但转折处,大都非人所能意料,顿挫抑扬,似断实续,对艺术结构的组织能力,具有很高水平。全词所表达的意思,是很清楚的,尽管用古事与前人诗词处较多,稍“隔”一些,但还是值得玩味的。

(王达津)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