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芳草渡 齐天乐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芳草渡

齐天乐

昨夜里,又再宿桃源,醉邀仙侣。听碧窗风快,珠帘半卷疏雨。多少离恨苦。方留连啼诉。凤帐晓,又是匆匆,独自归去。 愁顾。满怀泪粉,瘦马冲泥寻去路。谩回首、烟迷望眼,依稀见朱户。似痴似醉,暗恼损、凭阑情绪。淡暮色,看尽栖鸦乱舞。

周邦彦青年时代在汴京曾有过一段浪漫生活,在其早期作品里也抒写了一些哀艳的情事。这首《芳草渡》,或是其中的一个动人片断,含蓄而饶有诗意。

词是以追忆的方式叙述的,以逆入起笔。“昨夜里”是情事发生的时间,难以忘怀,词意顺着对昨夜情事的回忆而展开。“桃源”,用东汉时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事,其地亦得称“桃源”,如唐人曹唐《刘晨阮肇游天台》诗已言“不知此地归何处,须就桃源问主人”。五代王松年《仙苑编珠》卷上云刘、阮“采药于天姥岑,迷入桃源洞,遇诸仙”。周词即以桃源借喻昨夜所宿之处的华丽神秘似非人间。“又再宿桃源”,显然是第二次或第三次来此了。“仙侣”即神仙样的伴侣,古人常将美艳出众的女子比为仙女。柳永《玉女摇仙佩》的“飞琼伴侣,偶别珠宫,未返神仙行缀”便是以仙女来称赞所恋的歌妓。此处“再邀”的“仙侣”,用法与柳永相同。这次留下最深的印象是离别的痛苦场面,因而作者省略了当晚其他的艳情细节,以“听碧窗风快,珠帘半卷疏雨”,一笔轻轻带过。风快雨疏是在华丽的室内感到的,约在拂晓时使人惊醒,增添了离人的凄凉情调。“多少离恨苦”为全篇词旨所在。春风一度,情意绸缪,分别最为痛苦,故离恨之多少实难以估量。“方”字为词中的转笔,自此进入正面描述离别场面。“啼诉”,为那位仙子向抒情主人公诉说许多的离恨,流连缠绵,不忍分别。“凤帐”为绣有鸾凤的罗帐。正值倾诉离恨之时,忽从罗帐里见到曙色,只得忍心独自归去。离去的匆匆,说明他们之间存在某种社会性的原因而不能自由地相聚一起;“又”字再度强调了匆匆独归同留宿仙境一样已非第一次了。这首词上下阕之间衔接紧密,意脉不断,换头处继续叙述离别出门后的留恋之情。他伤心地见到襟怀里留下那位多情仙子的“泪粉”。当互诉离恨时,她哭了,流的泪很多,与妆粉和在一起了。他的“愁顾”是属于“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的情形,对于现实的状况一筹莫展,惟有徒自发愁。他独自归去时骑的是瘦马,急急忙忙地在泥泞的道路上辨寻归途。“冲泥”与拂晓的疏雨有关,上下照应。“谩回首”表示已经离去较远,而依恋之情却难尽。“烟迷望眼”,离情倍加凄楚,晓烟中桃源迷茫,只仿佛和隐约地见到伊人的“朱户”。词中的“碧窗”、“珠帘”、“凤帐”、“朱户”都极力表现夜来宿处的绮丽,真有误入仙境之感。关于朱户,周邦彦《忆旧游》有“也拟临朱户,叹因郎憔悴,羞见郎招;旧巢更有新燕,杨柳拂河桥”,写歌楼女子。可见《芳草渡》中的“朱户”也是借指歌楼的。词至此叙述完了昨夜难忘的离别情景,词意的发展遂由追忆转到现实。“凭阑”是理解全篇结构的关键。抒情主人公是在凭栏的时候回忆昨夜情景的。“似痴似醉”是在追忆时的精神状态,欢乐与痛苦犹令之神驰,桃源仙境留下的印象太深刻动人了。很可能他凭栏是为了观赏景物,而对昨夜的回忆扰乱了观赏情绪,痛苦的别恨在心中无法排遣和消除。结句“淡暮色,看尽栖鸦乱舞”,是周词中习见的以景结情的写法。“淡暮色”是薄暮时,暮色不深,补明凭栏的时间。这时乌鸦归巢了,“看尽”表明凭栏伫立之久。“栖鸦乱舞”或许是实景,景与意会,情景交融,以此表达了昨夜别恨所引起的悲伤和烦乱的心情。这样,使全词的结尾富于诗意的联想,也使结构显得摇曳多姿了。

周邦彦词大量使用事典、代字和融化前人诗句,具有晦涩的艺术倾向。南宋人刘肃为陈元龙《片玉集注》作序时就指出:“知其故实者,几何人斯。”当时读其词就感到许多障阻和困难了。这首词却无艰涩难读的缺陷,所写的情事也不像邦彦其他一些词里那样轻薄狎亵,情感是较为真挚深厚的。加上辞语的华美,词情的含蓄,因而仍具周词典雅的特色。全词立足于片时的思绪,重点非常突出,而倒叙、钩转、以景结情等手法的娴熟运用使章法富于变化;领字、领句将转折和时地关系交代较为清楚,于章法变化之中留下可寻的脉络,体现了结构很有法度。这些都说明周词在艺术形式上达到精美的地步。自宋以来评论周词者甚众,这首《芳草渡》并不为词论家们所留意。如果我们与其他周词比较,这首词无论就情感的真切与表现的精美而言,都应是周邦彦很有特色的佳作。

(谢桃坊)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