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花犯(梅花) 齐天乐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花犯

齐天乐

梅花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燕喜。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脆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周邦彦的这首词,跨越和打通了三重时间,在今日、昔日、来日间往复盘旋。词思跳动变换,时此时彼;词笔则圆美流转,浑化无迹。

词的上片,由呈现在眼前的梅花回溯去年赏梅的情景。起调“粉墙低,梅花照眼”两句,总领全篇,以下对昔日的回忆、对来日的想象,都由此景生发,正如陈洵所说,这七个字“已将三年情事一齐摄起”(冯平《宋词绪》引陈洵《海绡说词》未刊稿)。次句中的“照眼”二字,出自梁武帝《子夜四时歌·春歌四首》之一中的“庭中花照眼”句。这里,作者没有具体点明梅花的颜色,略过了花色,只写与粉墙相映照的花光,以光之夺目来显示色之明丽。在写法上与此同一机杼的有苏舜钦诗“时有幽花一树明”(《淮中晚泊犊头》)及郑獬诗“一树高花明远村”(《田家》),都是真实地表达了视觉上最初一瞥的感受。至于其花色之为红为白,抑或为翠绿,这在作者是随之而来的认知,在读者则可以去自由想象。下面“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三句,也如陈洵所说,是“复为‘照眼’作周旋”(《海绡说词》未刊稿),进一步写出了梅花之所独具的高出于凡花俗艳的格调。它之照眼,并不靠傅粉施朱,以嫣红姹紫来炫人眼目,而是丽质天成,自然光艳,别有其吸引人视线的风神韵味。这三句本是起二句的延伸和补充,但在其间穿插了“依然旧风味”一句,就使前、后五句所写的既是现时景物又带有旧时色彩,在抚今中渗入了思昔的成分,从而以此为伏笔在上片的后四句中把词思推离现在,引入过去。后四句以“去年”二字领起,在时间上与前六句明白划界。“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燕喜”两句是对去年之我的追述,自思去年孤倚寒梅、与花共醉的情事;“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两句是对去年之花的追念,更爱去年梅花在雪中开放的景象。可以与这“雪中”两句参读的,有王安石《梅花》诗:“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诗写梅花开时遥望似雪,因有暗香传来而知其不是雪,景中实无雪,只是以雪暗喻花。周词所写,则是梅花真为积雪覆盖,一望皓白,形色难辨,而暗香仍阵阵从雪中传出,有如香篝之熏素被。

词的下片,使词境又由过去回到现在,再跳到未来。换头领以“今年”二字,与上片后四句开头的“去年”二字相对应。这样,全词既在时间上极尽错综变换之能事,而又界限清楚,转折分明。这首词,上、下片的前半都是写眼前所见的梅花。如果说上片“粉墙低”以下六句是写梅花的形态与风韵,这下片“今年对花”以下五句则是写梅花的情态和愁恨;前者写梅花之盛开,后者写到梅花之凋落。“对花最匆匆”句有两重含意:既是自叹,又是叹花;既叹自身去留匆匆,即将远行,又叹梅花开落匆匆,芳景难驻。“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两句,则是以我观物,移情于景,化作者的愁恨为梅花的愁恨,把本是无知无情的寒梅写得似若有知、有情。这两句末尾的一个“悴”字已预示花之将落,紧接着承以“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二句,则进一步写花的深愁苦恨及其飘零身世,而从吟望之久也可见作者对花时的流连怅恨之情。

写到这里,既从景与情两个方面写了今年的对花,也写了去年的胜赏,既描画了梅花的容色,也表述了梅花的情意,照说题目已经做足,似乎再没有可下笔之处了。但是,词情充溢、词思泉涌的作者,意犹未尽,以出人意表之笔,由现时的感受、昔年的回忆,又跳到来日的想象,从而使词境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又进入了另一天地。“相将见、脆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两句,纯从空际落想。上句写梅,但所写的是眼前还不存在的事物,是由眼前飞坠的花瓣驰思于青绿脆圆的梅子;下句写人,但所写的是将出现于另一时空之内的人,是预计梅子荐新之时,人已远离去年孤倚、今年相逢之地,而正在江上的扁舟之中。结拍“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两句,从林逋《山园小梅》诗中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化出,而从词思的跳跃来说,与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有异曲同工之妙。李诗是身在巴山,把诗思跳到故园的西窗之下,再从西窗下又跳回巴山;周词则在花开之时、对花之地,把词思在时间上跳到梅子已熟时,在空间上跳到空江烟浪里,再从彼时、彼地又跳回花开时、花开地。这一词思的跳跃与回环,正是其运思的特点所在,也是这首词的深曲之处。

这首词以《梅花》为题,从纵向看,写了梅花的一生——从“梅花照眼”写到“旋看飞坠”,最后写到“脆丸荐酒”;从横向看,写了梅花的各个方面——写了花光,写了花香,写了花容之佳丽,也写了花的愁恨之情、潇洒之态,还借助粉墙、露痕、冰雪、青苔、黄昏、池水的衬托、烘染,充分显示其姿色、风韵。作为一首题作《梅花》的词,确对梅花作了多角度的写照;但它又不是一首单纯咏物的词。作者并不是为写梅花而写梅花,而是在写梅花的同时也自我表述了现在、过去、未来的处境和踪迹,把自我的身世之感融入对外界景物的描写之中,正似《蓼园词选》所评析:“总是见宦迹无常、情怀落寞耳。忽借梅花以写,意超而思永。”可以说,这首词句句都在写梅花,而句句背后都有作者的身影在。

(陈邦炎)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0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