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人月圆 李持正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人月圆

李持正

小桃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 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更阑人散,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汴京元宵,宋人极为之心醉。元宵,春节之后、一年之中第一个十五的月夜,充满着欢乐、希望与团圆的意味。汴京的元宵,还意味着北宋那个高度繁荣的盛世。无怪乎周邦彦在荆州时所作的《解语花》中深情地写道:“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李清照南渡后,晚年在《永遇乐》中更追怀遥深:“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不过,这些词都是出以回忆之笔。李持正的这首《人月圆》,则是当时汴京元宵的直接写照。

“小桃枝上春风早”,起笔便以花期确点节令。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云小桃上元前后即着花,状如垂丝海棠;韩元吉《六州歌头》也有“东风着意,先上小桃枝”之句。下句就写自己对早春的切身感受。“初试薄罗衣。”脱却冬装,新着春衫,浑身的轻快,满心的喜悦,尽在言外。此刻,词人所喜悦的何止于此,下边纵笔直出本意。“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寥寥几笔,不但华灯似海、夜明如昼、游人如云、皓月当空,境界全出,而且极高妙地表现了自己喜悦之满怀。词人盛满喜悦的心怀,也只有这盛大的境界可以充分表现。“人月圆时”,完整地描写出人间天上的美满景象,其中也包含着词人自己与所爱之人欢会的一份莫大喜悦。虽然“年年乐事”透露出自己此乐只是一年一度,但将它融入了全人间的欢乐,词境便阔大,意趣也高远。

“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上片华灯似海极写元宵视觉感受之盛,此处箫鼓沸腾则突出元宵听觉感受之盛,皆能抓住汴京元宵的特征加以描写。热烈的气氛,融化了正月料峭的春寒。欢闹的人群,沉浸于金吾不禁的良宵。词人笔调,几乎带有点浪漫色彩了。在这样美好的光景里,自己与所爱念的美人重逢,手携手遨游在欢乐的海洋里。从满街箫鼓写到纤手重携,词人仍然是把一己的欢乐融入人间的欢乐来写的。“更阑人散”,夜色将尽,游人渐散,似乎元宵欢乐也到了尽头。然而不然。“千门笑语,声在帘帏”,最后再度把元宵之欢乐推向新境。结笔三句用的是“扫处即生”的手法。扫处即生法,一般是用在词的开端,如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即是显例。此词用之于结笔,更见别致。别致的艺术是因表现的需要而生的。这三句一收一纵、一阖一开,格外有力地表现了人们包括词人自己此夕欢乐之无极。欢声笑语流溢的千门万户,其中也有词人与情人欢会的那一处。所以,结笔仍然是把一己之欢乐融入了人间之欢乐。

以小融大,即把一己之幸福融入人间之欢乐打成一片的写法,是此词最显著的艺术特色。词人表现自己经年所盼的元宵欢会,虽然着墨无多,可是,在全词所写的人间欢乐之中,显然又写出了自己的一份欢乐。唯其能将一己之幸福与人间之欢乐打成一片,故能意境高迈。从另一方面说,唯其在人间欢乐中又不忘写出自己之幸福,故此词又具有个性。若比较词人另一首同写汴京元宵的《明月逐人来》,全写人间欢乐,几乎不及自己,则此词更见充实,更有特色。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云:“乐府有《明月逐人来》词,李太师撰谱,李持正制词云:‘星河明淡,春来深浅。红莲正、满城开遍。禁街行乐,暗尘香拂面。皓月随人近远。 天半鳌山,光动凤楼两观。东风静、珠帘不卷。玉辇将归,云外闻弦管。认得宫花影转。’东坡曰:‘好个“皓月随人近远”! ’持正又作《人月圆令》,尤脍炙人口。”此词之更为人们所喜爱、流传,确非偶然。

此词描写汴京元宵,生动地反映了历史上一度存在的北宋盛世。诵读此词,不妨也读上文所引述过的李清照《永遇乐》:“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对照之下,可以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南渡前后盛衰之异,在宋代历史和宋人心态上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这,也应是此词在形象之外所给予我们的一点认识。

(邓小军)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