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鹧鸪天 朱敦儒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鹧鸪天

朱敦儒

唱得梨园绝代声,前朝惟数李夫人。自从惊破霓裳后,楚奏吴歌扇里新。 秦嶂雁,越溪砧,西风北客两飘零。尊前忽听当时曲,侧帽停杯泪满巾。

宋人周密说:“宣和中李师师以歌舞称。……朱希真诗云‘解唱阳关别调声,前朝惟数李夫人’,即其人也。”(《浩然斋雅谈》卷下)朱敦儒,北宋末年洛阳名士,以词著称。周密所引诗句实即此《鹧鸪天》词,字句有出入,当属传本不同,但词意基本一致。据这则记述,可确知此词是为李师师而作的。

李师师是北宋后期汴京著名的小唱艺人。她约生于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徽宗崇宁、大观年间正值青春妙龄,遂以小唱在民间瓦市中显露艺术才华;政和年间她二十六七岁,以色艺绝伦而红极一时,词人晁冲之与周邦彦都曾与之交游,宋徽宗也前后多次微服幸其家,至宣和时“声名溢于中国”;靖康元年(1126)被籍没家财后逃难到江南;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她约四十一岁,流落南方,卖艺为生。朱敦儒也是经过了靖康之变流落南方的。他在湖湘时偶然有机会听到李师师的歌声,不胜感慨,写了这首小词。

词人对李师师的小唱艺术是衷心赞美的,并对她有着几分敬意。唐玄宗曾选乐工三百人及宫女数百人居宜春北苑练习歌舞,亦称梨园弟子。“唱得梨园绝代声,前朝惟数李夫人”,意谓能得唐代梨园之遗声,歌艺绝妙,无可伦比的只有“前朝”的李师师了。“前朝”,前任皇帝在位的时期,这里指宋徽宗时。师师本是汴京民间歌妓,由于与徽宗皇帝有一段不寻常的风流遗事,在人们看来她的身份有些尊贵了。甚至在民间还传说她曾被召入宫中,封为瀛国夫人,故人们都习惯尊称为李夫人。南宋初年,人们谈到李师师总是与徽宗皇帝的昏庸荒淫致有灭亡的惨痛历史教训联系起来。师师是令人同情的。当靖康元年正月,北宋国势危急,以钦宗为首的统治集团接受了金人议和退兵的条件,为缴纳金人的巨额金帛在汴京城内大肆搜括,师师被抄家。第二年北宋灭亡了,徽宗和钦宗被俘北去。李师师同中原许多居民一样,历尽艰辛逃难到了江南。刘子翚《汴京纪事》诗云:“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缕衣檀板无人识,一曲当时动帝王。”可见南宋初年师师确实在湖湘一带,隐姓埋名,依旧卖艺为生。“自从惊破霓裳后,楚奏吴歌扇里新”,词正面表述了师师在靖康之际的遭遇。“霓裳”指唐代宫廷的“霓裳羽衣舞”。白居易《长恨歌》的“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即指唐玄宗与杨玉环的骄奢淫乐致有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和靖康之变,在历史教训方面有某种相似之处,所以词人借“惊破霓裳”以喻北宋灭亡。“自从惊破霓裳后”,师师生活发生剧变,忽然失去皇帝的宠幸,再度流落民间卖艺。为适应南方听众的趣味,师师已经习唱南方流行的新曲了。改唱新曲也可能使南渡的士大夫们难以认识她,她似乎不愿让人们见到其晚年的不幸。词的上片以“前朝”、“惊破”、“扇里新”等词语表示师师生活变化的轨迹,概括了她一生的命运。师师的命运又暗与北宋灭亡的命运有着联系。如果将她与杨玉环相比较,人们是谅解和同情师师的,所以南宋时曾传说她被金兵所俘以身殉国的壮烈感人结局(见《李师师外传》)。

词的下片突出表达作者悲痛感慨之情,首先在过变处便以虚写而制造了悲伤凄凉的抒情氛围。“秦嶂雁,越溪砧”是指北方南飞的雁唳和南方妇女的捣衣声。这两种声音在寂寞的夜里都会给客寄他乡的人以悲伤凄凉之感,真是:“雁已不堪闻,砧声何处村。”朱敦儒与李师师同是流落南方的北客,当西风萧瑟的秋夜,词人不禁感到他与师师都有着落叶飘零般的身世了。这两位飘零的北客在异乡萍水相逢,共同的命运使他们产生相互的同情。所以当词人在酒席之前忽然听到熟悉的师师所唱的“当时曲”,恍然确知这就是“唱得梨园绝代声”的李夫人时,对师师的同情,和自己国破家亡、仓皇避难的伤痛,一齐迸涌出来。“侧帽”,冠帽歪斜,表示生活潦倒的颓放之状;“停杯”表示心情异常激动,痛苦情绪无法排解。这很形象地传达出了当时作者的心情。他激动感慨得“侧帽停杯”,掩面痛哭。全词在词情达到高潮中立即结束。

靖康之变是宋代历史转折的关键,成为宋人的奇耻大辱,在文学上掀起了以抗金救国为主题的诗歌运动。朱敦儒这首小词没有中兴词人那种激昂慷慨的雄伟气魄,但却低回宛转真挚感人。它以反映歌妓李师师的不幸遭遇并表示对她的同情,从侧面接触了靖康之变的重大历史题材,表达了士大夫深沉的悲痛和爱国的情感。这首小词十分精炼,词意逐步发展,层层加深,表现出作者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使人读后联想起丰富的历史内容并思索着深刻的历史教训。

(谢桃坊)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4: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