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鹊桥仙 陆游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山阴地近镜湖,因此他此期词作类多“渔歌菱唱”。山容水态之咏,棹舞舟横之什,貌似清旷淡远,翛然物外,其实,此翁身寄湖山,心存河岳。他写“身老沧洲”生涯,正是其“心在天山”的痛苦曲折的反映。这首《鹊桥仙》即其一例。

词从南郑幕府生活写起。发端两句,对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这段戎马生涯作了一往情深的追忆。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博戏,骑上骏马射猎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他四十八岁那一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南郑幕。当时南郑地处西北边防,为恢复中原的战略据点。王炎入川时,宋孝宗曾面谕布置北伐工作;陆游也曾为王炎规划进取之策,说“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见《宋史·陆游传》)。他初抵南郑时满怀信心地唱道:“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山南行》)因此,他在军中心情极为舒畅,公务之暇,“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词以对句发端,激昂整炼,写尽“当年豪举”。骑射无论,赌博也是豪举,陆游诗词中颇多言及,如《鹧鸪天·送叶梦锡》所称“平生豪举少年场”者,就有“十千沽酒青楼上,百万呼卢锦瑟傍”之事;绍熙五年(1194)所作《自咏》诗且云:“常记当年入洛初,华灯百万掷樗蒲。”但第三句陡然折入现实,紧承“谁记”二字,引出一片寂寞凄凉。朝廷的国策起了变化,大有可为的时机白白丧失了。不到一年,王炎被召还朝,陆游转官成都,风流云散,伟略成空。那份豪情壮志,当年曾有几人珍视?如今更有谁还记得?词人运千钧之力于毫端,用“谁记”一笔兜转。后两句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己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事之不平,孰逾于此?这四、五两句,以“独”字为转折,从转折中再进一层。经过两次转折递进,昔日马上草檄、短衣射虎的英雄,已经变成孤舟蓑笠翁了。那个“独”字以入声直促之音,高亢特起,凝铸了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之情,声情悉称,妙合无垠。

下片承“江边渔父”生发,以“轻舟”、“低篷”之渺小与“蘋洲烟雨”之浩荡对举,复缀“占断”一语于其间,再作转进。“占断”即占尽之意。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无拘无束,独往独来,是谓“占断烟雨”。三句写湖上生涯,词境浩渺苍凉,极烟水迷离之致,含疏旷要眇之情。词至此声情转为纾徐萧散,节奏轻缓。但由于“占断”一词撑拄其间,又显得骨力开张,于纾徐中蓄拗怒之气,萧散而不失遒劲昂扬。前此既蓄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之情,复于此处得“占断”二字一挑,于是,“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这更为昂扬兀傲的一结乃肆口而成,语随调出,唱出了全阕的最高音。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曲以示矜恤。陆游借用这一故实而翻出一层新意——官家(皇帝)既置我于闲散,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不可置我昂藏八尺之躯,谁又稀罕你“官家”的赐与?这个结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平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它把通首激昂不平之意,以大力盘旋之势,千回百转而后出,故一出即振动全词,声情激越,逸响悠然不绝。

这首抒情小唱很能代表陆游放归后词作的特色。他在描写湖山胜景、闲情逸趣的同时,总含着壮志未酬、壮心不已的幽愤。雕鞍驰射,蘋洲烟雨,景色何等广漠浩荡!而“谁记”、“独去”、“占断”这类词语层层转折,步步蓄势,隐曲幽微,情意又何等怨慕深远!这种景与情,广与深的纵横交织,构成了独特深沉的意境。明代杨慎《词品》说:“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雄快处似东坡。其感旧《鹊桥仙》一首(即此词),英气可掬,流落亦可惜矣。”他看到了这首词中的“英气”,却没有看到其中的不平之气,是其一失。清代陈廷焯编《词则》,将此词选入《别调集》,在“酒徒”两句上加密点以示激赏,眉批云:“悲壮语,亦是安分语。”谓为“悲壮”近是,谓为“安分”则远失之。这首词看似超脱、“安分”,实则于啸傲烟水中深寓忠愤抑郁之气,内心是极不平静,极不安分的。不窥其隐曲幽微的深衷,说他随缘、安分,未免昧于骚人之旨,误会了志士之心。

(赖汉屏)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3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