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张先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剪牡丹

张先

舟中闻双琵琶

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彩绦朱索新整。宿绣屏、画船风定。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

这首词是张先的得意作品之一。据《古今诗话》说:“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公曰:‘何不目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此余平生所得意也。'”(《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高斋诗话》又说:“子野尝有诗云:‘浮萍断处见山影’;又长短句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又云:‘隔墙送过秋千影’,并脍炙人口,世谓张三影。”二说不同,但都肯定张先善于用“影”字创造优美的词境。“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彊村丛书·子野词》作“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显然比不上“云破月来花弄影”,但放在这首词所描绘的特定环境中,也别有一番情味。

词的开头三句,便是环境描写。“野绿连空”,这是词人站在船上,目光顺地平线伸延,只见辽远无际的绿色原野,上接苍穹。作者又顺势举头眺望远天,晴空蔚蓝,好像与江水相连。一个“垂”字用得生动,把远望中天水相接的感觉,表现得极其形象。词人仰观俯视,眼前江水是“素色溶漾都净”。“素色”即白色,指白茫茫的江水。“净”字是形容水的明澈洁净。谢朓诗“澄江净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为此句所本。以上虽只三句,词人便以其拿手的炼字功夫,多方面、多层次地画出了一幅江上美景,晴空与绿野相连,波光粼粼,天光云影,映于澄江之中,景象浑茫寥阔,而又十分寂静。在这幅图画中,不难看出,作者还是围绕着一个“影”字在作文章。在这幅画面上,从构图的角度说,似乎还缺乏特写镜头,“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正是绿野中的特写。周济在《宋四家词选》的序论中说:“子野清出处、生脆处,味极隽永,只是偏才,无大起落。”所谓“无大起落”,是对张先词中一些平凡句子的不满。像“柳径无人”二句,确实显得平凡。作者只是把眼前景物,率直写出。淡墨一痕,不求奇峭,但妙处正在这里。能以平淡的句子,把读者逗入意境,才见功力。试想,岸边柳林没有人影,唯有柳絮随风飘坠,这样描写实在很一般化,加了“无影”二字,立即灵动起来,那柳絮飞舞的轻盈飘忽,形神具出,而且微风吹拂,轻絮飘舞,在微暗的树荫中,依稀看见它们在游荡回转,而一点影子也不留在地面,词人观察得如此细微,他好像在仔细地品味着飘忽无影的妙趣。

“汀洲日落人归”,词境至此推进一层。词人在完成天光云影、柳絮轻舞的环境描写后,让人物出场了。好像电影一样,人物在风光明媚、落日斜照的汀洲上由远而近地走来。作者在船上望去,首先在远处看到人归之影,人影与晚霞相映,十分妍丽。人渐走渐近,看得也越清楚,连“修巾薄袂”也看得出来。修长的巾带,薄薄的衫袖,雅丽非凡,且巾长袂薄,随风飘举,为美人勾出了一幅飘飘欲仙的姿态。下句“撷香拾翠相竞”写美人结伴春游,在芳洲上采香草,拾翠羽。古代女子常在春季到郊外拾野鸟的各色羽毛,采各种香草。曹植《洛神赋》有“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之句,写出洛水众女神之美,词人也正是借用此意,为汀洲之女增色。

“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是写美人登上自己的船,并停泊洲边,在水边过夜。“凌波”即踩水而行。曹植《洛神赋》用“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描绘洛神水上微步的轻盈体态。在晚霞辉映下,寂静的洲渚上,忽地出现了多个美人,词人在凝望的同时,也不禁产生了美丽的幻觉,俨然是“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凌波女神。这不仅细致地写了洲上女子的美,而且把词人的欣喜、惊愕,以至倾慕的心理也表现出来。上片结句一方面把一整天情节的铺叙加以收束,日落春暝,美人回到船上,词人也该歇息了。另一方面,又用“烟”字,为江滨洲边刷上一层烟水凄迷的朦胧色彩,为下片抒发幽思忧愁之情,做好铺垫。

过变“彩绦朱索新整”,写美女回到船上,在一天的“撷香拾翠”之后,换妆梳洗,以更娇丽的容颜出现。“彩绦朱索”,指五颜六色的彩带,是女子的装饰物,这里是以偏概全,泛指美人身上的衣饰。

随着时间的流逝,夜亦稍深,人们已经入睡,画船风定,万籁俱寂,好像只有词人还在静思。此时琵琶声忽起,划破寂静的夜空。“金凤响双槽”,以“金凤”代指琵琶。乐史《杨太真外传》:“妃子琵琶逻逤檀,寺人白季贞使蜀还献。其木温润如玉,光耀可鉴。有金缕红文,蹙成双凤。”故苏轼《宋叔达家听琵琶》诗云:“半面犹遮凤尾槽。”“槽”是琵琶上架弦的格子,“响双槽”,表明是两把琵琶同时弹奏。在这优美的乐声里饲含着今古幽思,人物的精神境界显得高雅深沉。又用“谁省”一词,反跌出只有自己是知音的深意,把自己与琵琶女的关系推进一层,有“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意味。

“玉盘大小乱珠迸”,由白居易《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句化来,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并举,形象地表现了音乐旋律的跌宕起伏,高昂处如急风暴雨,低回处如儿女私语,令人耳不暇接。人物的感情时而慷慨激昂,时而低回婉转,皆随乐声起伏,曲曲传出。乐声已至高潮,然又戛然而止,词人对音乐形象的描绘也暂收束。船上一片岑寂,在无声的境界里,给读者留下了涵咏玩味的余地。

“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先要说明的是在这二句前,诸如相逢知己、隔船相邀等细节都已省略,径直从借酒相慰写起。“酒上妆面”,是说琵琶女已带醉意,面颊被酒晕得绯红,故下句用“花艳”形容其醉美之态。借酒浇愁愁更愁,于是双眉“相并”。“相并”意即紧锁,表明愁怀不释。对醉态愁容的描写,形神兼备,极其工巧。

既然愁怀未释,欣逢知己,欲一吐为快,于是重奏一曲,词人亦得“重听”。

“汉妃一曲”,用王昭君远嫁匈奴、马上弹琵琶故事。晋石崇《王明君辞序》已言之:“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唐人诗中亦屡及此,如刘长卿《王昭君歌》“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李商隐《王昭君》“马上琵琶行万里”。“一曲”也兼指以昭君出塞故事谱写的琴曲《昭君怨》。这也可以说是“今古幽思”的具体内容。其中也寄托着琵琶女的离乡背井、流落江湖的身世之感。

结句“江空月静”,以空廓沉静的月夜,烘托出音乐的魅力。如泣如诉的昭君怨曲,把听众带进了哀愁的境界,相对无言,月夜格外的沉寂,留下了无穷的余味,让读者细心体会。

这首词在写法上受白居易《琵琶行》的影响甚大,但作者并没有一味模仿,而是另出新意。在艺术上除了善于炼字炼句之外,在体裁上采用慢词形式,以铺叙的写法,把春郊月夜、柳花烟渚,以及在此背景上活动的人物,描画得有神有形,栩栩如生。可以说,对慢词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对铺叙手法在词中的运用,作出了贡献,开了风气之先。

(周满江)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17:08